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五章 偽幣販子改革鑄錢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糊塗,他小心的問:“大人,這演算法不對,邊角料就佔三成,也就是說銅板只有百分之七十被衝壓成錢幣,剩下三成歸了阜民錢監,那我們哪裡還有三成火耗?”
趙興笑著回答:“不是這樣的演算法,昔日錢監裡上千個小炭爐一起燃燒,每日光消耗的煤炭價值幾何?現在只集中燒幾座鍋爐,光節省下來的煤炭錢有多少?
另外還要算算人手錢,一座錢監僱工約有一萬人,採用新機器後,最多隻要一千人就可以超過原先的產量十倍以上,因為新機器提高了幾百倍的功效,卻只用負擔原先十分之一的人手,所以總的算下來,火耗降低的何止三成……
算了,這問題我跟你解釋不清,你只要知道鑄錢這活我最在行了,我拿三成火耗,那是明面上的,實際上採用新機器後,維持一個錢監只有過去幾十分之一的投資。阜民錢監不清楚這點,說實話我剛才還擔心他不要邊角料跟我分成呢。因為光是清點那些邊角料,我的管理人手都要增加、投資成本要加大。而他拿走邊角料,到替我省錢了,從今往後我只需要給錢監裡運製作好的,可以鑄錢的銅板就行,至於具體火耗降低多少……我不會讓阜民錢監知道的。”
接下來趙興旋風般走遍了廣南東路,規定了銅礦場錫礦場今後統一製作可以鑄錢用的銅板而不是銅錠錫錠,這樣一來,標準定製的銅板進入錢監,錢監需要做的只是衝壓而已。每塊銅板是標準的“一範”,“一範”可以衝壓成八十一枚銅板,便於計數便於管理。
轉完了廣南後,趙興又帶著從人來到伶仃洋口的海南鹽柵,參觀了鹽柵內的力瀛書院,趙興叫過隨從的盧安達,指著海南鹽柵所在的位置,所:“這片位置很重要,他剛好卡住伶仃洋口,進入伶仃洋就能抵達廣州,當初選這個地方的人眼光好。我聽說伶仃洋對面的陸地也有一塊鹽場,叫做金斗鹽場。也是好地方。
廣州市舶司我們插不上手,沒有廣州市舶司的稅收,大規模移民就無從談起。而海南鹽柵與金斗鹽場位置絕佳,所在的地界內灣岔密佈,修建碼頭能夠同時容納幾十萬船隻停泊與進出。我準備在這兩個地方正是設立縣治,海南鹽柵就叫香港縣,你盧安達就是這裡的縣長。
這地方是塊寶地,只要把海邊的地平整一下就是鹽場,足以支撐大規模移民,等到碼頭不夠用了,你將鹽場再一平整就是泊船碼頭,照樣日進斗金。
這裡的移民我準備用密州失地農民填補,另外我打算從遼東再找一批人來,盧縣令有管理遼東的經驗,正好跟他們打交道。等明年開春我會從廣州修建通往這的大道,保證這裡的貨物通暢。等道路修建完了,你這裡就好過了……”
盧安達樂癲癲的看著自己管轄的縣境,有個現成的鹽場,可以讓他在剛起步的時候不至於那麼艱難,他打量左右一番,立刻又問:“大人,鹽場裡的人恐怕不會願意我們增設鹽場吧,這不是搶他們飯碗嗎?”
趙興點頭:“無妨,市場大的呢,只要道路修通了,他們的發貨量也會上去,我只擔心他們的產能不足,叫鹽柵的綱首來,我叮囑幾句……”
鹽可是高稅商品,鹽的產量上去了,趙興只會樂的笑。他叫過來鹽柵裡的綱首,向他們描繪了當地修碼頭的計劃,而後給他們畫了個大餅:“我在密州曾經實驗了一種新式曬鹽法,不用動火,成本既低廉,出的鹽又白如雪。我準備修好碼頭以後召請江淮小船來香港,讓他們用船將你們生產的鹽直接透過海陸運到大運河口,然後透過運河運到內陸。這一來一回也有十數倍的利潤,所以我唯恐你們產量不夠,打算在附近開挖更多的鹽場。
我的新鹽場就是採用新式方法設計的,新建新鹽場的時候准許你們派人來觀看,有不懂的地方可以直接詢問。
此外本官還打算在廣南開放鹽禁,無論任何人都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