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六十八章 天下第一‘大將’軍,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那他們只有逃亡了。”
帥範在那裡解釋,趙興已經把目光投向了迎接他的僕人。
這幾名僕人是在廣州當地僱的,廣州多民族混居,加上洋人帶來的某些風尚,使得奇裝異服非常盛行,比如炎熱的夏天,男人們喜歡穿一件大褲衩,一件汗衫,便拖著拖鞋上街。而女人則是一件肚兜,一條宋代九分褲也敢上大街招搖。
宋代讀書人對廣州這種奇裝異服現象深為痛恨,說他們服裝不符和禮制,稱之為“服妖”。
現在還沒到夏天,但這位廣州當地人已經穿上了大褲衩,上身只穿著一個短褂,腳下拖著一雙木屐,他接過趙興的馬,邁著小碎步,木屐上的木齒敲在石板路上發出一陣清脆的呱唧呱唧響聲,直奔馬廄而去。趙興若有所思的盯著他的背影消失在月亮門處,直到帥範催促他才回過神來。
帥範緊著催問:“大人,快想出個法子來。訓練水軍至少需要三年,馬虎一點也需要七個月,陸軍怎麼也需要四個月左右,可現在我們只有十一個人。”
趙興慢悠悠的回答:“大宋朝對什麼樣的軍人可以不予刺字?”
帥範回答:“除非是武進士,或者一些特殊的‘效用’。”
趙興點點頭,不慌不忙的回答:“對,效用,你忘了,我非常擅於利用‘效用’,什麼樣的‘效用’臉上不刺字?比如‘大將’。我們就給士兵每人分配一個‘大將’的名分,讓他們人人都是‘大將’,我們就建立一支【‘大將’營】,【‘大將’軍】。”
帥範眼前一亮,低聲嘟囔:“什麼擅於利用‘效用’,恐怕是擅於鑽空子。”
万俟詠連忙勸止:“大人,這樣不好吧。”
帥範急忙插嘴幫腔:“怎麼不好,反正我皇宋對‘大將’沒有名額限制,這些‘大將’又不需要朝廷花錢供養,只一個虛名而已,何必在意。”
万俟詠悠悠的說:“‘大將’是官,大人,一下子分出去幾百個官也許每人在意,一下子分出上千上萬個官,以後這些人見了地方官長,都不用下跪,地方官長恐怕心中不滿。”
趙興撇了撇嘴:“為官一任,若只是想著享受庶民的下跪與磕頭,這樣的官——有敢大聲嚷嚷者,我就罷免他。”
万俟詠接著說:“‘大將’沒有薪水,反而要自備弓馬鎧甲,如此,我們怎麼養軍,恐怕大多數人還是不願來當兵。”
帥範也被這個問題難住了,他扭臉看著趙興,發出詢問的目光。趙興一拍手,答:“你們兩個呀,都是死腦筋。你們忘了我大宋是容許兼職的——雙職雙薪,三職三薪,誰規定‘大將’不能兼任士兵呢?再讓他兼任一份士兵的任務,領一份士兵的薪水,不就行了。”
万俟詠張嘴結舌:“大人,‘大將’是官,士兵又是小卒,這這這……這東西究竟怎麼算。”
帥範在一旁拍著手,學著趙興的腔調說:“妙也!通常都是官員兼任多個官職,可誰又規定官員不能兼任兵丁小吏的職位呢?【‘大將’營】!營中個個都‘皇宋大將’——這稱呼好!美得很!”
趙興微笑著補充:“不錯,既然是【‘大將’營】,那服裝就不能跟通常的禁軍一樣。我們應該做幾套威風點的制服,怎麼威風怎麼來。比如‘夏常服’——短褲短衫就足夠了,帽子可以做成布帽——把范陽帽的帽簷縮短,做成類似洋人禮帽模樣……以後就叫‘盔帽’吧!
‘冬常服’厚一點,用帆布、用軟羊皮、牛皮,做類似布甲、皮甲的樣子,樣式要緊身、利索。再嵌上銅釘銅釦做釦子和裝飾,讓士兵們穿出威風來,我們可以把這種冬裝稱之為“牛仔甲”……這詞不好,以後就叫做‘效用甲’,或者簡稱‘夾克衫’。
除了夏常服和冬常服外,再給他們每人做兩身大禮服,也分冬裝夏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