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三十章 誰敢動手,一律打倒,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道一種方法,可以建造鋼鐵石堡,祁堡主若容許,我買下堡外那片平地……”
祁堡主馬上接嘴:“我送你——我是說,堡外那片地我送給你,你把修石堡的方子交給我就成,還有,修石堡需要的勞力……”
程不言馬上回答:“就由堡主負責招募!”
各取所需的一對奸商笑地很開心,他們勾肩搭背,像兄弟般走下堡牆,去內屋商議具體事宜,大路上,趙興的隊伍繼續行進。
元佑七年春,獲得充足補給後,趙興的隊伍依然再用兩條腿走路,他們身後跟著五十輛武綱車,上面裝滿了補給物資,比如帳篷、野外行軍爐、睡袋等等。
武綱車是北宋滅亡前夕,丞相李綱發明的一種專門對付騎兵的偏廂車,因為是李綱發明的,所以被命名為武綱車。這兩輪車類似與春秋時代的羅馬戰車,車上最多隻能乘坐兩人,一邊的車廂有防箭擋板,故名偏廂車。
偏廂車不大,不可能將單兵裝備全部拉上,趙興只得揀選最緊要的東西裝在車上,他一路走,一路回頭自己的隊伍,嘆息說:“戰爭根本不是普通人能玩得起的,這才多少人,裝備這些隊伍可就是一個天文數字。”
帥範跟上來,也在感慨:“我大宋可謂四面皆敵,北有遼、西有夏、吐蕃、南有交趾,還有諸土司叛亂,自立國以來,我等無年不戰,可我們依然存國近二百年。二百年來,我大宋土地不斷擴張,凡對外交戰七勝三敗,而有唐一代,也不過是五勝五負;有漢一代,七負三勝也。”
帥範說的是一個統計結果,統計標明,大宋在一萬人次的對外戰爭中,勝利遠遠高過漢唐時代。
趙興奇怪的望了帥範一眼,若有所思的說:“我們缺一場大勝!漢唐雖然對外交戰屢戰屢敗,但結果是好的,最後一場大勝掩去了所有的失敗,從此四境安定。而我們獨缺一場大勝,我們沒有一場大勝來懾服四境。”
帥範回身望望隊伍,豪情萬狀的說:“如此,就由你我開始!”
趙興的隊伍確實令人滿意,按說在披掛狀態下是不適合進行長途跋涉的,但這些人船上這一身鎧甲,簡直就像現代男人穿了一身頂級世界名牌一樣,驕傲的忘乎所以,他們雖然氣喘吁吁,雖然汗流浹背,但走的情緒高昂。
趙興望著走過面前的家丁,輕輕的搖搖頭。
帥範錯了,先不說一個人、或者幾百個家丁是否能夠挽救世界,如果真的成功了,對個人來說未必是件好事,前有狄青後有岳飛,這些立下大功的人結局都很悲慘。
趙興再度望了望前方,眼神很茫然,帥範依然在他的旁邊講述著雄心勃勃的計劃,趙興一句也沒聽進去,過了一會,他的眼神逐漸清明起來,他望著遠方下令:“今夜就宿在野外,我們練一練野外露營。”
數日後,趙興抵達第二個補給點,他的隊伍更龐大起來,二三百名僱來的當地民夫跟在他身後趕著大車隨行,在後面,是十數支大大小小的商隊趕著馬車亦步亦趨。
又過了幾天,隊伍進入永興軍路,正在交戰的永興軍路出於緊急狀態,這支隊伍進入立刻引起了當地軍方的注意,當地官府確認了趙興的身份後,堅持派送人馬護送,趙興卻要求:“送我去鄜延路,我要見折殿帥。”
趙興說的是“鄜延路經略司準備、披帶班殿侍折克適”,由於折克適有“披帶班殿侍”,所以人俗稱殿帥。
帶班管軍肅然起敬,叉手不離方寸,恭敬的回答:“殿帥正在集結兵力,學士去了正好。請隨我來。”
一回頭,那位管軍衝身邊計程車兵欣慰嘀咕:“太好了,朝廷終於派來一位傻大膽的學士,以前那些軟腳蝦一聽前面正在打仗,立刻病的走不動路,這官居然要去見殿帥,快帶他去。”
這位管軍的欣喜是有道理的,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