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十章 大鱷誕生了,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圖紙上覆雜的結構繞暈了,他眨著眼睛,努力回想起記憶中對水運儀象臺的評價,似乎說這座水鍾綜合了天文觀象作用,它裡面的機械傳動裝置,代表了古代中國機械水平的巔峰,一直到二十世紀末,蘇州科學部門才在外國儀器的幫助下,復原了這座宋代機械裝置。

趙興雖然看不懂圖譜,但他已經完全被手中的圖紙吸引了,完全不顧陳伊伊在背後頻頻拿指頭搓他,他忍著疼痛說:“光有圖紙可不行,這圖紙連我看的都眼暈,還有誰能看懂?”

程爽一指城堡裡,趙興一拍腦門:“阿也,沈括,夢溪先生,我竟然把他忘了。對了,他竟然還在城堡?”

程爽回答:“那日老師把他安置在書房,隨後老師出去剿匪,再回來又忙著修路,回到家已經晚了,夢溪先生足不出戶,一直在書房裡翻動老師的藏書,只是偶爾找個一賜樂業人幫他翻譯圖書。

他最近與一賜樂業人的大祭司走的很近,據說那祭司一邊努力學習宋語,一邊著手翻譯一賜樂業圖書。老師的藏書都被他看了個遍,目前夢溪先生整日與大祭司待在一起,兩人天天談論一些我們聽不懂的東西。

不過,夢溪先生倒真博學,弟子們有時向他請教問題,他什麼問題都能找見出處,令兄弟們十分佩服。”

沈括當然博學了,要修水運儀象臺還真得依靠此人。因為此人正是水運儀象臺儀器研製的發起人,

熙寧七年沈括對舊渾儀進行改造,取消白道環,校正渾儀軸。取得很大進步,但熙寧八年頒行的《壽元歷》也不盡人意;沈括上書解釋,要求製作精密觀測儀器。

隨後,由蘇頌、韓公廉等人,總結歷代名家的優點,製作設計一個既能帶動青銅渾儀和天象球,又能打鼓敲鐘示牌的巨型時鐘,這就是聞名世界的“水運儀象臺”。

沈括既然能指出舊有儀器的缺點,並對舊儀器作出改造,一定能複製出來新儀器,趙興摸著下巴在那裡沉思:“嗯,不知道這座儀器複雜不復雜,若是不太複雜,你說,我們組織人生產出來,出售給需要的富商,會是個怎樣的情景?”

陳伊伊看到怎麼掐趙興都沒有反應,而趙興顯然沉迷於眼前的畫圖,她恨恨一跺腳,自己走了。

程爽目不斜視,拱手回答趙興的問題:“恐怕不易!我看了夏哥的信,他說那水運儀象臺高十二米,光鑄銅件就用了兩萬多斤銅材。既要解決水動力能源,時間顯示精度,又要準確調整與天體執行同步。全靠手工製作、裝配,難度太大。

可是,老師,我們要這玩意幹什麼,雖然我朝不禁這樣的儀器修建,可如此大的物件恐怕會引起朝官側目。”

中國人對天常常感到畏縮,而皇帝常常自稱天之子,天子,所以觀察天文,研究天文是皇室的特權,連帶著,修建天文儀器也是件犯忌的事情,程爽所說的不禁止是指朝廷雖然沒有明文規定,但研究天文畢竟很危險。

趙興眺望著碼頭區,揹著手嘆息一聲:“你不懂,我複製這個,一個是想透過研究這物件,搞清楚那些傳動裝置,有可能的話,儘量普及這些機械傳動知識。

另一方面,海運離不開天文觀測,我們的海船出去必須運用潛行術,必須知道緯度。”

宋朝的時候,人們其實已經發現了緯度問題,只是自己還沒有意識到。比如這座水運儀象臺的命運,恰好揭示了宋人對緯度的瞭解。金人攻入汴梁後,儀象臺等天文儀器被金兵繳獲。後來金把儀象臺遷運燕京想重新裝配使用,但因開封和燕京地緯度不同,地勢差異,從望筒中窺極星,要下移4度才能見到。加上由於經過長途搬運,一些零件已遭損壞或散失,故而,拆毀的水運儀象臺再也無法復原。

這裡所說的“從望筒中窺極星,要下移4度”就是對緯度的觀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