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九十三章 男人的幸福感,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落雪的日子——在宋代落雪的日子,意味著發錢的日子。

天下大雪,城市百姓要享受政府發放的津貼——對於這種津貼發放,朝臣有種種爭論,那些贊成的奏摺,用現代語言翻譯奏摺的內容,就是:納稅人平常向官府納稅,下雪了,天寒地凍的,百姓都不願意出門,窩在家裡,也就沒了收入與進項,為此,享受百姓供養的官府就必須在這時候回報百姓,也就是說:把飢寒交迫中的百姓供養起來。

這種思想在現代叫做“共和”,或者稱之為“萬惡的西化思想”,但宋代則被稱為“聖賢仁道”。

汴梁城百姓在大雪飄落的日子裡,每戶能夠得到十文錢一升米,或者乾脆發二十文錢。杭州城的物價要低一點,去年下雪的日子裡發七文錢,今年蘇軾主持政務,他覺得杭州百姓才經過一場苦難,額外多發一文錢,以便讓百姓購買炭薪。

蘇東坡也就這麼一說,他吩咐完趙興,抬腳帶著秦觀就朝衙門外走,他需要迎接貶謫出京的錢勰,而發放錢幣的具體任務就交給趙興與高俅了。

杭州百姓原先有五萬多戶,也就是三十五萬人左右,今年整修河道,調來了二十萬人,總數達到了六十萬人左右。這樣龐大的人口,一個人根本不可能一天之內把錢發完,但趙興趕在冬季前,已經將這些人口按自己的思路重新進行了編制,設立了多級管理體制,所以他不需要給每個百姓發錢,給七個人發錢就行了。

原本杭州分為二十三個鄉里,趙興年底前又將幾個相鄰的鄉合併成大區,每個大區再下轄幾個鄉,所以他只需要給大區的保甲長髮錢就行了。

每戶八文,一千戶不過八貫錢,一萬戶八十貫,十萬戶八百貫,每天——這就是“積貧”的宋朝。整個冬天每逢下雪的日子,就要給百姓發錢,雪不停,發錢不停,錢雖少,也是官府關心百姓的一片心。

各大區的保甲長們都用籮筐裝滿銅錢,在衙役的護送下前往自己所在的區域,由他們再把這錢分配下去。這些人走了之後,趙興披上蓑衣,與高俅騎馬巡視四鄉。

這項工作是宋朝地方官必須做到的,因為宋代很多房屋是土坯房,只有豪門富戶才可以住上木板房,雪下的大了,容易壓垮茅屋,所以官員們必須借分發錢幣的功夫巡視四鄉,見到被雪壓垮的危房,要把房裡的人請到專門的避難所。

忘了交代一聲,古代中國第一個百姓避難所也是蘇軾建的,他利用財政結餘,早早辦好了幾座福利性質的養老院,贍養孤苦無依的老人與孤兒,大雪飄飛的時候,那些在危房居住的人正好可以去官府辦理的避難所喝口熱粥,生病了則可以去蘇軾辦理的古代中國第一所免費醫療機構獲得醫治。

初雪很冷,冷的鑽入人的骨縫裡,這樣的初雪在地面上是存不住的,落到地上就化成了冰冷的雨水,讓地面顯得很泥濘,高俅披著裘衣,坐在馬上直打哆嗦,他看著馬在泥濘中跋涉,擔心的說:“離人兄,這馬……我聽說每當氣候變化,馬都要病死一批,你這馬沒問題吧?”

趙興望著周圍的情景,心不在焉的回答:“那是他們不瞭解馬——我告訴你吧,馬的品種分為好幾百種,簡直不勝枚數。有南方馬、有北方馬、有熱帶馬、有叢林馬、有沙漠馬……這馬是非常嬌貴的動物,想讓馬自己去適應氣候,那是傻瓜。

在不同環境下繁育數百年的戰馬已經適應了不同的環境,熱帶馬牽到北方來,一遇氣候變遷,自然會不適應。比如說阿拉伯馬,這種馬的鼻子比較短,遇到寒冷氣候,冷空氣還沒有加熱就灌到肺裡,所以一遇下雪天就會病死。

至於我們騎得馬,放心,我們騎的馬是北方馬,它是生活在更北方的倭國海島上培育出來的,適應寒冷而溼潤的氣候,這天氣,反而讓它如魚得水。”

趙興邊回答邊在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