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八章 宋代賞金獵人的幸福,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就是軍隊武裝走私的大頭目。史書記載,這兩人軍中擁有的酒窖有上百座甚至數百座——他們擁有的是“酒窖”而不是“酒瓶”。
正是依靠武裝走私酒,兩支軍隊獲得了豐厚的收入,可以把自己武裝到牙齒。
宋朝軍隊的回易等等贏利及其支出,並不計入朝廷的財政收支。而張用急切盼望趙興赴任的原因也在於此。因為趙興有船,他有軍隊,兩人聯手,那就是完美走私。
不過,改換軍隊駐地這事兒,不是張用能做主的,他沉吟片刻,答:“如此,離人更該見見範鍔,須得向他們準備一番說詞,讓他們與我等聯合上奏才行。”
“說詞”,趙興輕蔑的一笑:“你讓我作詞我不行,讓我準備‘說詞’——且看我的,看我把他說得找不著北……對了,密州團練是個怎麼情況,說說!”
團練使是個什麼官?它全稱為“團練守捉使”。入宋以後,南方各州團練使成為為武臣之寄祿官,無定員,無職掌,不駐本州。而北方邊境州團練使則相當於地方軍隊的統領者,負責訓練地方民團,鄉勇,就像現在的民兵預備役之類的。
團練使從五品,與知州同級,但大宋以文御武,所以他要受知州管轄。在這個團練使下,還有州鈐轄、諸司使副,都巡檢使等軍官,又有判官、支使、掌書記、推官等幕職。在大多數情況下,判官是簽押公事的,故簡稱“籤判”,為正八品。籤判之下的職官其實都是閒職,即供奉官或借職官,即掛個官名甚至不用上任的那種。
“你轄下有多少人?”趙興接著問。
張用的回答理直氣壯:“密州是本防禦州,官員配的齊。我有一個州鈐轄,領密州刺史(借職官,虛銜,不會赴任),外加七個(軍)指揮,7名(都)指揮使;還有都監6人、都巡檢使11名;駐泊都監1名(管理水軍),巡檢25名,指使37人,文官若干。”
“我問的是你手下的兵?”
“不算水軍,1136人。算上水軍,總共1511人。”
“那你部下文武官員有多少?”
“實授武官96人,都是供奉官、借職官。文官嘛——這是你的事,我只知道有61人,是供奉官,能幹活的一個也無。對了,你派來的那位倭人源業平,我已把他改名為袁業平報上去,給了個掌書記的從九品官,替我處理文書。”
趙興氣絕:“七個指揮呀,每個指揮滿編500人,外加一個水軍都監——你的兵力滿編至少該是三千五百人,但你卻只有一千五百餘人,你吃了一多半的空餉,卻養了……96加61,你養了157名官。天哪!每十個人養活一名官……你你你,太黑了!”
怪不得人都說宋朝冗兵冗員多,財政不堪負擔導致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原來真是那麼一回事兒。
張用臉不紅心不跳地回答:“我的額存、兵闕是大了點,但這跟我沒關係,我才上任的。你知道麼,原先登州團練遣一個指揮‘差撥出戍’,就糧密州,是你家大蘇學士上表,認為登州面臨遼國,需禁絕登州團練異地就糧——那個來密州的指揮有多少人?一百人而已。
再往遠說,陝西路廂兵共850指揮,實兵也只有為人。那裡可是前線,比比他們,我這裡已算‘額存’少的……
你剛才說什麼?‘十個人’養活一名官,你錯了!應該是‘十戶’養活一名官。團練是帶家眷的,北方是人口大州,每戶有多寡,均數是每戶七口。從團練上說,該是每70人養活一名官,但從密州一地說,該是密州四縣一府、40萬人養活這些官。”
這個資料徹底雷倒趙興。
“額存”是指朝廷仍須支付每營五百人的錢糧,“兵闕”則養兵費落入“將校”的腰包。這種現象嚴重削弱軍隊戰鬥力。但儘管土大夫們對此人言藉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