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三章 難以拒絕的要求(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七十三章 難以拒絕的要求(下)

如趙興所說,黃州這地方窮鄉僻壤,佛門信徒的捐獻都是幾文錢幾文錢,如果佛印能拉到這筆施捨,完全可以徹底翻新斗方寺。

佛印也瀟灑,聽到趙興的要求,連“預付款”都沒有所要,他瀟灑的伸出手,與趙興擊掌為誓,而後痛快的告辭,再然後,這個人便不再日日登門。

兩月後,趙興安排好黃州的一切,準備帶著程阿珠啟程前往杭州,臨走時蘇軾叮嚀:“離人,我也感到朝廷這幾日起了變化,也許夢得兄說得對,我希望你快去快回,等我起復時你來幫我。”

“定當如此”,趙興慨然答應。

蘇東坡,大文豪,有這樣一個免費老師教導,想必他也能縐幾句歪詩。

臨到登船,趙興突然想起一事,回身交代:“老師,遁兒現在不足週歲,如此幼小,長途跋涉極不安全。如果我沒回來,先生就接到起復的訊息,不如把孩子留下……這樣吧,阿珠留下,萬一學士走得急,便將孩子交阿珠照顧。”

蘇東坡仰臉朝天一聲長嘆:“離人是個能託妻寄子的人,把孩子託給你,我信得過。不過,阿珠還是跟你走吧,你倆新婚,多聚為上。”

“那好,我回頭交代一下程族長,再通知陳季常,有他們夫婦在,孩子一定會照顧的很好,老師可放心上路!”

趙興不知道,在真實的歷史中,蘇遁就死在跋涉的路上。他這一插手,歷史已經悄然改變。

元豐七年四月下,趙興的驢車進入泉州。與此同時,蘇軾送長子蘇邁赴饒州德興縣上任,寫下了《石鐘山記》。

這是個播種的季節,沿途,田野里布滿了播種希望的農夫;這是個鮮花爛漫的季節,沿途無數說不出名目的鮮花讓初次走出大山的程阿珠為之痴迷。

泉州現在在外國人嘴裡稱作“刺桐”。泉州還有另一個名稱,叫做“光明之城”……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漆黑,只有中國的城市燈火輝煌、光明燦爛;一千多年前的夜晚,全世界的城市都是一片安靜,只有中國的城市人流擁動、歡歌笑語……

世界各國,大多數城市都實行宵禁,夜裡禁止人們走上街道,然而,唯獨大宋准許商人徹夜營業,於是,大宋的夜晚是燈火通明、人潮湧湧的,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宋所有的城市都是“光明之城”。

這是個讓人熱血澎湃的年代,大宋的一切都在沸騰,翻滾著,衝擊周邊國家。21世紀,亞洲史學家充滿激動地記述:11世紀下半葉,亞洲是蘇東坡的亞洲,是大宋的亞洲。

此刻,正面對大家的是泉州北門。

趙興以前來過泉州,但他依然很痴迷的仰望著北門城牆。

這是一段很奇怪的城牆,城牆上,用城磚鑲嵌出天使與十字架的圖案,而北門城基呈現奇怪的尖拱形,上面鑲嵌出十字架和火焰、十字架和蓮花,此外還有15行阿拉伯(敘利亞)文字。

趙興作為現代人站在這裡,看著那些圖案總覺得很奇怪,他懷疑修建這座城牆的是一群基督教徒,因為不僅泉州北門鑲嵌有基督教圖案,泉州另外幾個城門、城牆,處處嵌有基督教的十字架,然而,在他的記憶中,不記的曾有相關的記錄,也許是蒙古人燒燬了一切文字,讓這段歷史顯得撲朔迷離。

現在,趙興站在這段泯滅的歷史面前,親眼目睹它的本來面目,他的心情卻難以用語言描述:驚詫?沉醉?欽佩?惋惜?遺憾?……更多的是濃濃的失落。

是的,他失落了什麼,這是民族的失落!

趙興不知道,蓮花十字架、火焰十字架正是中國本土基督教——景教的標誌。這種十字架被人們稱為“刺桐十字架”,也就是“泉州十字架”。他所看到的那行阿拉伯文,是稱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你真教扶蘇修煉鬼背了?

白駒本尊

無妻徒刑

一紙銀

商業三國

赤虎

開局白門樓救下呂布

沉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