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大宋最風雅罪官(中),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剛才六瓶酒都開了口,除了最後的兩瓶高度酒,其餘果酒實際上是裝在一個漂亮的酒壺裡,酒壺做工精細,是個形象飽滿而生動的工藝品,用來當茶壺,品味絕不低。
這樣的美酒,這樣的燒陶技藝,只賣一貫錢,這人還算憨厚,這東西拿到杭州,或者東京變賣,怎麼也能賣到五十貫以上。
想到這裡,徐知州眼睛一亮,和藹的問:“你願‘入行’嗎?”
所謂入行指的是加入“行籍”。
宋代關於商人的政策可以歸納為行會政策、牙人政策、行商政策等方面。要在城鎮設立商鋪,就必須加入到行會中。而商人一旦加入行會,就名列“行籍”,就像手工業者的“匠籍”一樣,商人一旦被納入了“行籍”,不僅本人難以逃脫,還要累及子孫——這主要是為了保證有足夠的行戶承擔官府的科配差役。
實際上,宋代也不是隻有加入行會的“行(hang)人”才是商人。一般情況下,政府對於外來客商、進城買賣的農民以及城市中大量從事零星買賣的小商稗販,是不用行會組織形式加以控制的,抽稅也極為低廉,前者為3%,後者為2%。
程家坳的農產品,以前就是後一種流動式銷售規避了科配。在宋代,朝廷鼓勵其擺攤謀生。
對徐知州的期待,趙興應承地毫不猶豫:“願聽使君安排。”
徐知州頗滿意,這一來,等於任內又開闢了一個新稅源。而對趙興所說的產量有限,他也能夠理解。畢竟蘇東坡這樣的聰明人都沒釀出好酒來,這說明釀酒技術的掌握也不是那麼簡單,在這種情況下,量少而精是必然的。
心情好了看什麼都順眼,徐知州親切的約請趙興明日再來,並鄭重其事的解釋:由於考試在即,他不好與趙興過多來往,所以中秋節的酒宴就無法請他過府了。然而……趙興的酒不能不送,因為來的客人多,所以還要多送。
趙興很恭順,恭順的令徐知州有點不好意思。這老人人性並不還,得知趙興帶著兩名學生一起參加秋考,他意味深長的眨眨眼,提醒趙興明天帶學生過府敘話。
徐知州走時,趙興一直弓著身體,衝遠去的轎子畢恭畢敬的行禮,到那頂官轎消失在城門口,他才直起腰來,臉上恢復了常態。一扭臉,他發現程夏歪著頭看著他,食指含在嘴裡,臉上很納悶的表情。而程爽則在撇嘴,似乎很不解趙興的謙恭。
“怎麼?我是不是很無恥?”趙興很平靜的反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