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章 被誤導的習俗(下),宋時明月,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八章 被誤導的習俗(下)(本章免費)

這個女孩今天很奇怪,竟然穿著一身嶄新的綢緞,緞面上繡著精細的花鳥蟲魚。繡工很完美,它也許正是早期的湘繡。那套華麗的裙服外還罩著一件紗制背子,這種背子演化到明代叫做“比甲”;演化到現代叫做“風衣”

早期的“背子”沒有紐扣,雙襟並不合攏,甚至還相距老遠,活像一件大氅。宋代背子各階層都可以穿,但所選用的材質卻需根據社會地位而定。不過,無論怎麼說它也不是勞動者所穿的衣服,倒是在貴婦身上很常見。

連背子出現在程阿珠身上,趙興看到這兒,腦海裡首先冒出的詞是“嫁衣”——程阿珠是在展示她的嫁衣,這繡工精美而華麗的裙衫是她的嫁衣。

程阿珠掃地掃的很認真,渾似沒聽到趙興的腳步聲,但趙興卻發現,當他進來時,這女子的動作稍停頓片刻,接下來渾身顯得很僵硬。

趙興在現代社會也就是個小男人,跟著老闆混,拿薪水,沒啥冒險意識,只喜歡兢兢業業討好老闆,幹好自己的事。來到這個陌生的時代,他更加謹小慎微。如果不是此前的叢林生活讓他多了點殺氣,他甚至沒勇氣繼續活在這個完全陌生的環境。現在,既然程阿珠不開口,他也就保持沉默,邊走邊用欣賞的目光觀察對方的嫁衣。

果然是“嫁衣”,而且一件不落的全套打扮。

腰間扎著一條蜀錦綵帶,上面墜下一根長長的絲絛,絲絛上綁著兩枚玉佩玉環,一枚玉佩吊在膝蓋位置,另一枚玉佩墜在腳邊……

“阿珠啊,這環佩……似乎它放的位置不對”,趙興第一次看到古代女吊上環佩。按他想來,“環佩叮噹”嘛,它應該吊在腰間,怎麼到了膝蓋下方。所以他憋不住插嘴。

阿珠今天的神色不對,原先她與趙興還能有問有答,今兒乾脆態度羞澀。聽到趙興的指點,她嚅囁半晌,揹著身,調整好環佩,然後頭也不回,輕聲細語地解釋:“奴這種佩法,也是聽教習說得,老師說不對……現在可好?”

什麼好不好,阿珠揹著身子,趙興哪能看到?

即使趙興看到了,他也說不出話來。因為阿珠的話突然提醒趙興——也許,在環佩的佩戴方式上,錯的是自己!

程阿珠是程老七的掌上明珠,因為要嫁到城裡,所以程老七自小就開始教導阿珠“城裡人的禮節”,所謂“教習”,就是程老七聘來專門教導程阿珠禮節的中年婦女。

趙興隱隱覺得:或許,他原來所看的那些古裝電視劇畫面,再一次誤導了他——玉佩的正確位置應該是佩戴在膝蓋以下的。恍然間,他似乎想起了自己看到的日本藝妓,那些人的配飾也是吊在膝蓋下的……

趙興這次猜對了。環佩的作用是用來壓裙角的。宋人講究走路時鞋不露出裙邊,而低垂的玉佩恰好用來壓住飛揚的裙角。因為環佩的存在,使得宋人只能採用小碎步走路,尤其是身份高貴的人。而日本藝妓當初學的就是“華族”走路的方式。

在宋代,不僅女人用小碎步走路,男人也如此。宋朝朝廷高階官員還另有一個用來壓裙角的配飾——那是皇帝賜給臣子、代表進出宮廷權力的金銀小魚、印綬。這些東西多裝在一個錦袋裡以防灰塵,所以俗稱“金魚袋”、“銀魚袋”、金綬袋,銀綬袋、銅綬袋……

程阿珠聽到身後久久沒有動靜,又弓下腰去掃地,這使她裙子後襬離開地面,露出了腳下那雙漂亮的繡鞋——那是一雙名為“錯到底”的弓鞋。

趙興原以為理學昌盛的宋代,女人們都會有一雙裹得很小的小腳。但他現在發現,現在這個時期,婦女裹腳還並不普及。至少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而且,宋代的纏足,與後來的三寸金蓮是有區別的。

據趙興的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