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雙雄初會,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面前,矛起,矛落,張梁翻身落馬。
那一刻,時間好像停頓了一下,隨即戰場上響起了山崩地裂的吼叫。我軍士兵發出的是歡喜的驚叫,黃巾士兵的喊叫,與其說是驚訝,不如說是陷入絕境的野獸發出悲慟欲絕的嘶鳴。
隨即,張飛所領的騎兵撲入了敵陣,給了黃巾軍最後一擊。茫然的、絕望的、悲傷的黃巾軍失落地扔下武器,無助的蹲坐在戰場上,抱頭痛哭。完了,說什麼改朝換代,說什麼光宗耀祖,一瞬間這一切如風花雪月,chun夢無痕……
身邊,曾經的張牛角侍從雖然沒有參與戰鬥,但個個都淚流滿面,有些人禁不住嗚咽出聲,他們心目中的教主、大賢良師張角的弟弟,就在他們面前隕落在戰場,還有什麼能讓他們更加絕望,曾經的理想,曾經的志向,就這樣隨風而去,現在,我才是他們唯一的信仰和支柱。
爆發過後是靜默,戰場上,無數的黃巾軍扔下了刀槍,默默地等待屠戮,關羽張飛順勢驅趕這些呆若木雞計程車兵,此戰,黃巾投降者超過三萬。
等我們剛結束戰鬥,遠處,又一隻軍旗出現在視野中,快速前進計程車卒迅速屠殺著毫無抵抗計程車兵,不一會,來到我們面前。
我制止住張飛進攻的yu望,騎馬來到陣前,有些期待的等待著對方的來臨。
大旗上飄揚著幾個大字,“騎都尉,曹”。啊,是曹操,這位三國第一人,來到三國時代這麼久,我終於要見到這曠古爍今的一代梟雄了。
曹操,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是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寄姓曹。汝南許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見之,問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問,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也。”操聞言大喜。
曹操年二十,舉孝廉,為郎,除洛陽北部尉。初到任,即設五色棒十餘條於縣之四門,有犯禁者,不避豪貴,皆責之。中常侍蹇碩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責之。由是,內外莫敢犯者,威名頗震。後為頓丘令,因黃巾起,拜為騎都尉,引馬步軍五千,前來潁川助戰。
一瞬間,三國志上關於曹操的記述浮上我心頭。多年以來,喜愛完三國遊戲的我,曾翻遍三國曆史,要說改革思想,曹操可以說三國第一人。
他拋棄儒家以禮治軍的原則,認為“禮不可治兵”,強調“吾在軍中持法是也”,注重以法治軍。
他清醒的認識到,軍事鬥爭離不開政治形勢的配合。要有足夠的武裝力量,才能拯救社會。他強調“兵以義動”,“示天下形勢,以順誅逆”。
為贏得戰爭中的政治主動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為除暴亂維護漢室而舉義兵;為爭取人心,佔領河北後免難民租賦,又釋出抑豪強兼併令,以使“百姓親附,甲兵強盛”。著名謀士郭嘉頌揚他“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
他認為經濟的好壞,關係著戰爭的成敗。軍隊無輜重、糧食、委積,“亡之道也”,因而吸取“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的經驗,大興屯田,興修水利,達到了足食強兵的目的。
他惟才是舉,認為“將賢則國安”,主張“舉賢勿拘德行”,“舉士勿廢偏短”。
他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他說:“欲攻敵,必先謀。”他認為用兵“不可以禱祀而求,亦不可以事類而求。”
在中國軍事史上,他以“詭詐”著稱。他認為,詭詐的前提是知彼知己,只有在掌握了對方的兵力部署、戰將強弱、地形險易、後勤保障等情況的前提下,進行全面綜合的研究,才能制定出“因敵變化”、“盈縮隨敵”的策略。
他的智謀遠在三國眾位智慧人士之上。“望梅止渴”的千古佳話,足以看出他之智謀。“借刀殺人”足以看出他的奸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