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四章 東臨碣石,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迅速趕赴碣石。太史慈一馬當先的領著狼騎先行,以便通知對方迎接。

碣石,巍峨挺拔、山形奇特,特出於渤海北岸,連線太行、恆山等大山,其主峰頂尖呈橢圓形,突起於如屏似障的群峰正中,遙望似天橋柱石,始見於《尚書-禹貢》:“夾右碣石入於河。”,傳說是大禹疏通九河的入海處。如今禹跡已湮,碣石猶在。

而碣石山是魯北平原上惟一的一座山峰,北接燕山高峰大嶺,正因主峰如此峭拔挺峻,特徵明顯,又緊臨大海,從遠古時即被古人擇為北方沿海地區重要的地理座標,載入中國最早的地理名著《山海經》和《尚書-禹貢》。碣石山為古代名山之一,在五嶽之外,曾被稱為“神嶽”。“揚波濤於碣石,激神嶽之嶈嶈”,這是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其名著《西都賦》中吟的一句詩。

據史書記載,秦、漢時,秦始皇、漢武帝先後特意到碣石山祭祀求仙。

歷史上,曹操率軍北伐烏桓貴族,徹底消滅袁氏勢力後,登臨碣石,寫下著名詩篇《觀滄海》:“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碣石山在唐堯時稱碣石山,春秋時稱無棣山,魏晉時稱鹽山,唐初稱馬谷山。碣石地處黃河古道,屬於歷史上的九河之域,是黃河故道的“化石”。幾千年來,它沉澱了、粘附了厚重的黃河故道文化。

我想象著登上碣石,面對眼前的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辰,是否也會像曹操一樣激發起雄心壯志。

日暮時分,我們趕到了碣石。暮色蒼茫之下,錨地裡的百餘條大船在海面上一字排開,海鷗,軍艦鳥穿梭在船上,發出一陣陣清脆的鳴叫,桅杆上的燈火和天上的星光把海邊照得朦朦朧朧的。

岸上,數百人忙忙碌碌的在搭建房屋,營寨門口,一隻笨拙的胖熊在軍旗上向我微笑。

啊,真是出雲援軍,我欣喜若狂的拍馬向營寨飛馳而去。

歡迎的軍號嘹亮的響起,營寨門隆隆開啟,十幾名軍官模樣的人快步跑出的大營,恭敬的侍立在大門口,向我莊嚴的行著軍禮,敲擊胸甲的聲音整齊而響亮。時隔幾年,我終於又見到我日夜惦念的子民了,我激動的熱淚盈眶。

沮授關羽等人這時也來到我的身邊,他們好奇的打量著來迎接的軍官,心中充滿疑惑。這些人就是傳說中的出雲鐵騎嗎?兩三百人的隊伍就敢追擊上萬賊寇,他們是什麼材料鑄成的?

我緩緩的握拳,用力敲擊胸甲,回了一個軍禮,然後百感交集的大聲說:“出雲城主劉備領軍歸來,請求入營。”

門口迎接的軍官齊刷刷的單膝跪地,用手連續敲擊胸甲,發出一片整齊的“咚咚”聲,眾軍官尊敬的齊聲大喊:“出雲城軍尉百姓恭迎城主歸來,請城主入營。”

在連續的敲擊胸甲聲中,我們緩緩的走入大營。感受到出雲軍隊那嚴明的紀律性後,我們涿縣鄉勇也竭力表現出自己的素質,甚至連隨隊同行的黃巾俘虜,也努力保持佇列的整齊。

在出雲軍官的引導下,我們直接來到碣石的一間石屋,石屋不大,但四面牆壁都已掏空,裝上了大塊的玻璃,石屋內燈火通明,正對大門口,擺放著一張元老椅,椅前的桌上已擺滿了軍令軍符。桌前,擺放著兩排小馬凳。

一看這擺設方式,我就知道,我的侍從也來了。這樣典型的出雲方式,只有他們才會想到,好啊,我從張牛角那裡接受的黃巾死士,也該有人統領了。

我毫不客氣的在元老椅上落座,吩咐眾人在桌側為沮授擺放一張椅子,關張兩位則侍立在我身後。然後,我指點陳群在右側第二張椅子上落座,和顏悅色的揚聲詢問出雲軍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你真教扶蘇修煉鬼背了?

白駒本尊

無妻徒刑

一紙銀

商業三國

赤虎

開局白門樓救下呂布

沉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