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章 死心塌地,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史記載中,黃巾起義時,朝歌人(今河南淇縣)於毒與博陵(今河北平安縣)人張牛角、常山真定人褚飛燕等黃巾餘部數十萬人合兵一處,共推張牛角為首領。

張牛角不幸戰死後,黃巾軍在推選誰接任首領問題上發生了爭執。褚飛燕聰明果斷,為了自己能坐上首領的位置,在張牛角的葬禮上執以孝子之禮。遂改姓張,於毒從此聚集在張燕的旗下,以他為首領。此後褚飛燕便以張燕之名行世。

此後,張燕聯合中山、趙郡、上黨、河內、常山等地的黃巾軍,在黑山(今鶴壁蔡莊、下龐一帶)會合,號稱“黑山軍”,20年間縱橫河南、河北、山西一帶,義軍所至,“郡縣莫能制,朝廷不能討”(《資治通鑑》)。

黃巾起義第二年,即中平二年(公元185),張燕與於毒的黑山軍出兵30萬攻佔渤海郡,由於漢軍圍堵,不久戰敗撤退。中平三年(公元186)六月,張燕率精兵3萬、騎兵8千與冀州的袁紹激戰於常山城下,大戰十數天未決勝負,各自撤兵休戰,這一仗打得非常精彩,殺出了張燕的江湖名頭。

自公元184年黃巾“八州起事”到三國鼎立的開始,“黑山軍”征戰的步伐始終不曾停止過,僅公元191年到193年兩年間,“黑山軍”就曾與曹操、袁紹等大軍有過數十次激烈交戰,冷兵器時代動輒數十萬人的戰役規模,更使得當年黑山的戰況空前慘烈。

初平二年(191年)三月,於毒率10萬“黑山軍”與曹操作戰,激戰五晝夜,被曹軍所敗,3萬黃巾軍被殺;初平四年(193年)3月,袁紹遣8萬大軍圍剿黑山,激戰三日,袁軍死傷2萬;6月,兩軍再戰,於毒戰死,義軍被殺數萬,堆積如山的腐屍甚至引發了一場瘟疫……

這個於毒,真是一個奮戰到死的勇士啊。我這次戰鬥,捉拿不到張燕也就罷了,怎麼把到手的於毒給放走了呢?真是失敗啊。

史料中有關“黑山軍”的記載較為散亂,正史稗史和雜劇小說中均有記述,然而“黑山軍”的面目依然渾沌不清。但有一點非常清楚,即在東漢末年的幾支黃巾軍中,無論規模或者影響,“黑山軍”都是一股最重要的強勢力量。那怪張牛角這麼知兵,難怪他在黃巾中威望這麼高,難怪我這一仗打的這麼艱難。

嘿嘿,如果張牛角也有幾千像我們這樣訓練有素計程車兵,幾員這樣的猛將,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幸運幸運,一想到這,我就抹了把冷汗。

據記載,建安十年(公元205年),黑山軍補充困難,屢屢被袁紹打敗,軍心渙散,張燕隨後率部10餘人,投降曹操,至此,黑山軍徹底瓦解。建安十年,也就是說,離現在還有20年。在這20年的時間裡,我一定要阻止張燕向曹操投降,這10餘萬的戰力,再加上臧霸投降帶來的三十萬青州黃巾軍,是曹操的主要力量,它奠定了曹魏雄霸中原的基礎。只要我能截獲其中一股力量,我也就有了和曹操分庭抗爭的實力。

嗯,這樣看來,於毒走了也好,至少我在黑山軍中有了熟人。今後找上門去,不至於連杯水都不給我吧。何況這裡還有他那麼多兄弟。哈哈哈,看來我是有失必有得啊。

想到這,我心情大好,看著衛士們簡陋的兵器,我叮囑道:“今日早飯後,記得去簡雍主簿那裡,把兵器都換了,我等會就和沮軍師交待此事,讓他給簡主簿傳令。”

衛士們弓身領命。看著衛士們離去的身影,關羽舒心的看著我,開口說:“大哥,沮軍師昨日說,你想讓這些忠勇之士歸心,看來,這些人確已歸心了。夜裡,我起身幾次,看見他們都未安歇,反覆在大哥帳前巡視,真義士也。”

關羽這話一說,我心中暖暖的,很是感動,真是兄弟情深啊。

我拱手向關羽稱謝說:“二弟受累了。”

張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