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群雄割據第四十一章 崛起,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還是撤吧。袁紹退入清河郡,死心不馳援。袁譚困守平原,堅決不出戰。若想硬攻平原,必然傷亡慘重。求戰不能,可留下機動巡邏兵力,監控平原,大軍退往樂安休整。告訴鳴雷,明年開春再戰,也不遲。”劉備點頭答應。
徐庶意氣風發,道:“其實,平原留著不打,比攻取它更加有用。棄置平原,讓主公治下百姓明白,一旦不尊崇主公,為主公所棄,會獲得什麼待遇,如此,青州方能上下一心。我軍已經教訓了袁紹,我認為目的已經達到,不如就此罷休。”
劉備圍著堂中的桌椅賺了兩圈,問:“元直,袁紹的威信已被我打擊的蕩然無存,為何我聽說拋棄袁紹的謀士,寧願躲入民間也不入青州?”
徐庶答:“主公尚武,若無半點勇力,士子們必然擔心來青州不受重用;青州等級森嚴,自持才高計程車子恐怕進入青州,劃分等級時難堪。還有,青州雖地廣人稀,然而土地均有所主,主公身邊之人,已自成體系,外人很難立足,這是士子們不願入青州的三大理由。”
說得好呀,道義在士子們的眼裡,不算回事。青州的富饒人所共知,這樣的條件,這樣的實力都引不來名士的投奔。原因不在於青州的律例不合儒家古訓等等,儒家思想在這亂世已經衰微,歷史上士子們連異族征服都爭先效力,外在條件如何根本不是阻礙,關鍵是他們看不到可能獲得的利益。
沒有利益,讓他們如何出賣?
漢代,是漢民族最後一個有血性的王朝,可惜這時代仍然是趨炎附勢者眾,但願這時代的血效能夠在我們民族中長久留存。正是為了彰顯這種血性,劉備設立了種種律例,同時,劉備決不會容忍因噎廢食。
“昔日,光武(帝)重鑄大漢,設定律例,強項(縣)令董宣不赦光武之妹,為的是律法初立,不能自毀長城。即使如此,大漢(東漢)律令也在100餘年後,威信蕩然無存。青州律法,出自我等多年摸索籌劃,雖多有嚴苛,然而卻獲得了青州大治。如今,或者流現弊病,卻與我青州無害。再等等,等到律法弊病有害於青州時,我們再考慮修改。現在嘛,雖然士子不入青州,但我們仍需維護律法尊嚴。”
徐庶也是青州政策的利益獲得者,當然不會反對。
“陶謙明日來連雲,與主公商議統一貨幣之事,徐州現在物價飛漲,百姓不堪忍受,陶恭祖已經受不了了。”徐庶得意地笑著。
當然他會受不了。青州已禁止私錢流通,商賈所收的私鑄小錢,都是以爛銅爛鉛的金屬價格抵值新幣的。追求利益最大化的青州商戶都把私鑄小錢運往徐州,瘋狂收購各類物資。而全國其餘郡縣的商人都學乖了,他們在徐州採購青州商品。隨著青州貨幣政策的逐漸嚴苛,青州商人不再收私錢,負責轉手貿易的徐州商人收取私錢後,立刻採購物資規避損失。
這樣,經過幾個月的反覆折騰,徐州,這個富饒的大州幾十年的積蓄都進入青州商戶的腰包。徐州商戶紛紛抱怨,徐州市面上物資糧食極度匱乏,豐收之年百姓卻無以果腹。此種情況下,陶謙若還不屈服,他就不是個忠厚之人了。
征服的手段多種多樣,貨幣政策也是其中之一。“只是,陶謙引以自傲的糧草儲備,都已到了青州商戶手中,不知這次他拿什麼和我們談貨幣統一的事”,劉備面無表情地說。
徐庶回答:“據報,他這次帶了徐州幾大客商,來與主公商談?”
“徐州幾大客商?那麼,肯定有糜竺了,不知道他受到損失沒有?”糜竺的妹妹是著名的糜夫人,是歷史上劉備轉戰南北,未曾丟棄的妾室之一。
徐庶對劉備的態度琢磨不透,這次青州商戶的“私下”行動,背後又或多或少地有劉備的影子,故此不敢置評。低下頭來,假意整理著桌上的檔案。
“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