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群雄割據第四十三章 背信,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客室,主公將整衣相見。”

陶謙稍待片刻,劉備匆匆而至。

“恭祖公,那個光頭者何人也,怎麼私入我房內?請教恭祖公,該如何處置?”劉備不悅地詢問。

陶謙連忙回答:“他是隨我而來的僧人,聽到玄德公暴怒傷身,一時情急,闖入屋內,還望玄德公原諒。”

僧人,這時代尚有僧人?劉備疑惑地緩緩坐在椅子上,心頭嘀咕:正是僧人喜歡私闖民宅,造成了其後通姦行為不斷,看來,必須早早立個規矩,禁止僧人入私宅。

“自明帝(東漢光武帝劉秀之子,第二任東漢皇帝)時代,楚王英(佛教信徒)謀反,朝廷大殺僧人,因此案‘坐死徙者以千數’,自此之後近百年,中原之地再也找不見僧人。史籍不再有關於佛教在中土傳播的記載。恭祖公那裡找見的這個僧人,竟敢私闖我的寢室。”劉備仍不滿地說。

陶謙身後閃出一個年輕人,朗聲道:“佛祖貴尚無為,好生惡殺,省慾去奢,朝廷雖禁,信眾仍口口流傳,生生不息。”

這會,連徐庶都皺起了眉頭,陶謙輕聲呵斥道:“我與玄德公說話,世高休要多嘴。”

那青年恭順地退下,劉備卻發現,這青年退下時,嘴角抽動,眼中閃過一抹寒光。

“世高?此何人也?”劉備訝問。

“此乃下邳相笮融”陶謙解釋說:“黃巾以太平道攪亂人心,我平定徐州黃巾之亂後,以笮融督管廣陵、下邳、彭城錢糧,起大浮屠寺(佛寺),命百姓悉課讀佛經,信佛者免役,以此抵消太平道的影響。”

陶謙意猶未盡,道:“聽說玄德公在青州也宣講宗教,我與玄德公也可算是不謀而合。”

笮融,原來此人是笮融。佛經《三藏記集錄,五慧睿喻疑論》記載,笮融與廣陵、彭城二相均是出家人,然而,這一出家人的身份卻是業餘的,他的主業還是做官。

廣陵、下邳、彭城都是產糧大郡,笮融利用手中掌握的糧食,“每浴佛,多設酒飯,布席於路,經數十里,民人來觀及就食者且萬人”。一時上至守相,下至黎民,個個口唸佛號。佛教因此才得以在中原再度興盛。

然而,他這種行為卻是為了侵吞三郡糧食。笮融的宅院修建的豪華奢侈,也是蘇州歷史上最早的私家園林,蘇州園林之風,從他開始風靡後代。

《王題問賢》一書中說道:此人就是三國時代第一活寶,其行事之齷齪古今罕見(現在已不罕見)。

他身為一個佛教徒,在興佛事,布善舉之餘,縱容部下四下劫掠肆意殺戮,自己利用職權中飽私囊。身受陶謙提拔,自一小卒成為國相,然而卻在曹操討伐徐州時,見形勢不妙,另覓高枝。私逃途中,廣陵太守趙昱不顧陶謙反對,以上賓之禮相待笮融。可笮融卻起歹念,借一次宴會,酒酣之時殺了趙昱,並且縱容部下劫掠廣陵,然後過江投靠薛禮。

這樣一個人,口口聲聲宣揚佛教教義,宣揚與人為善,自己卻危急時棄主而他往,又殺人奪城,無信無義,可謂卑鄙無恥之極,簡直就是一個古代慕綏新、馬向東。

不過,這人卻是一箇中國應然道德和實然道德相互割裂的範本。他所提倡的道德,只是他認為別人應該具備的,但自己卻決不身體力行。他所希望的,只是別人學雷鋒奉獻,而他

索取。

這樣一個人,還帶著僧人,來連雲港幹什麼?

陶謙接著問:“玄德公,大師也是出自好心,想勸解玄德公息怒,故此才私入玄德寢室,還望玄德公諒解。”

劉備淡淡地回覆說:“既有恭祖公做主,我原諒他了。來人,好好安葬大師。”

“什麼?安葬?”陶謙嚯地站起,驚問。

劉備微笑著答:“按青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你真教扶蘇修煉鬼背了?

白駒本尊

無妻徒刑

一紙銀

商業三國

赤虎

開局白門樓救下呂布

沉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