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章 群雄割據第五十三章 遊說,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章群雄割據第五十三節遊說

戲志才熱切的推介道:“主公以為中策如何?”

曹操皺著眉頭,說:“志才兄,你們剛才說,要利用劉備性格中的弱點,為何獨獨中策裡,我見不到對他性格的利用,劉備大軍壓境,意在我與本初(袁紹),我若棄三郡不顧,渡河與本初會和,豈不是讓劉備乘勢而下三郡嗎?若我軍在冀州立腳不住,再向何處發展?此計比下策更加不堪。”

戲志才傲然回答:“劉備毆打禁軍,廢除大漢立法,以軍法管制青州,越境攻擊袁遺、袁術,採用大漢曆紀年,廢棄五銖錢和董卓小錢,所行種種,看似瘋狂,卻有規律可尋,此中策正是基於其性格行為的判斷。

我曾仔細研究過劉備其人,我探聽到,劉備遊學時,在出雲城,首先建立的是度量衡,其後確立的是出雲立法,在以後,確定的是百姓之間等級管理的特權法案和戰功賞罰律。

度量衡是什麼?是規矩,隨後的種種律法也都是規矩。劉備想在遼西確立一套完整的規矩、秩序。因此,從本質上講,劉備是個講求規矩的人,只要符合他的規則,不觸犯他的利益,劉備是寬容的。這也是青州官員屢屢駁逆劉備,而劉備毫不介意的原因。

然而一旦躍出他所認可的規則,觸犯到劉備的利益,劉備的反擊是毫不在乎上下尊卑、強弱、順逆關係的。此前,劉備百騎挑戰鮮卑部族;以青州從事的身份毆打禁軍,以州牧之職蔑視相國(董卓)諭令廢棄新錢;以揚武將軍(五品)之職跨境迎擊欲入侵的後將軍(三品)袁術;等等行為,看似瘋狂,但都是因為這些人或者事違反他的規則——侵害他的財產,謀佔他的家園,危害他的利益。

為什麼劉備敢跨境擊退袁術,擊斃袁遺,卻對下令‘諸侯入青州就食’,任命自己的兒子袁譚為青州牧的袁紹百般容忍?我仔細分析後,發現了其中的奧妙。那就是:劉備是個言行一致的人,用青州的話說,他是個應然道德與實然道德統一的人——他所確立的律法,自己首先接受約束,他所提倡的道德,自己首先奉行不誤。

本初公是諸侯共推的盟主,有大義所在,劉備雖未參加酸棗會盟,但他的上司焦和參與了會盟,推舉了袁紹。故此,劉備預設了自己需接受本初公領導的事實。本初公的多次為難,劉備也只是引軍迴避,不正面衝突。而本初公最後,在無意之中正好在劉備忍受的底線前止步。當初,本初公退軍時,剛好在清河止步,未進入平原郡,故此,袁譚雖仍在平原,劉備卻不願揹負以下克上的名聲,不得不召回了雷騎。

劉備嚴守規則、秩序,目前來看對他利大於弊,這也正是陶謙同意和他共管連雲港,孫堅願意與他簽訂協議的原因。而劉備以身作則,以律法治理青州,確定百姓官員應遵循的尊卑秩序、道德標準。這規則秩序的存在,正是青州大治的基礎。所以,我判斷,劉備不會輕易背離這一原則。

在這亂世裡,劉備講究規矩秩序近乎於偏執,我軍只要抓住劉備這一弱點,大做文章,或者,可以逼迫劉備按我們的計劃行事。

明公與劉備素無冤仇,甚至有並肩作戰的情誼,劉備兵壓平陰,一旦越過平陰攻擊袁紹與我軍,劉備就越過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我軍與袁紹合兵一處,正好借袁紹的大旗,抵擋劉備鋒芒。進:我軍兵力強過袁紹,可以吞併袁紹,進而吞併冀州。退:我們兩軍合一,萬一有變,軍力足夠與劉備相持。冀州豐饒,只要我們獲得喘息之際,訓練好我們計程車卒,天下大可縱橫。”

曹操盤算了片刻,問:“上策與中策相較,何者更可行?”

荀攸插言道:“既然我們判斷對了劉備的性格,那麼,要做就做大。漢室危難,劉備念念不忘西征,也念念不忘尋找故張司徒(張溫)之女嫣兒小姐。昔日,孫堅願意西征,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你真教扶蘇修煉鬼背了?

白駒本尊

無妻徒刑

一紙銀

商業三國

赤虎

開局白門樓救下呂布

沉睡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