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佳人有約,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典雅韻味。端莊的站起身來,輕輕的做了個揖:“玄德公胸中別有溝壑,小女子簡慢了。”

“那裡”,我收起憨笑,正正經經的說:“劉備,莽漢也。得遇蔡小姐,三生有幸,偶然說些瘋話,望小姐別介意。”

“聽說玄德公是盧公門下最出色的兩名弟子之一,盧公才學顯於當世,不知玄德公學了幾成?今日美景在此,玄德公可否賦詩一首,讓小女子開開眼界。”蔡昭姬輕柔的詢問。

我抬手擦著如雨飄下的汗珠,心慌意亂的答道:“備在盧公門下,最為頑劣,小姐所言最出色,恐怕是說我搗亂最在行吧。賦詩,今日得見三位絕世美女,我腦袋裡都是漿糊,恐怕說不出好佳句來。”

開玩笑,在蔡昭姬面前做詩,比在魯班門前耍大斧,關羽面前耍大刀還可笑。

我腦子裡面不斷翻湧著有關蔡昭姬的記憶,記得在曹操贖回蔡昭姬後,曾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昭姬家中原來的藏書。蔡昭姬告訴他,她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對此,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昭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昭姬僅憑記憶就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可見蔡昭姬才情之高。

不過,一直被認為是蔡昭姬名作的《胡笳十八拍》,卻不見於《後漢書》,在《後漢書-董祀妻傳》中沒有提及。在略後的《文選》、《玉臺新詠》等文集中也沒有記載。經後世推測,極有可能是唐朝人的偽作。持這個觀點的,包括宋代的大文豪蘇東坡。

記得《胡笳十八拍》中的一些片段——“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衝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這那裡是漢代的四言體詩,即使當時的三曹,恐怕也不能寫出這麼工整的七言詩來,確實和唐時的邊塞詩無異。

不過,雖然《胡笳十八拍》很可不是她作的,但她的才學無疑是當時女子中絕無僅有的,不然,在男尊女卑的漢代,不會單獨為她在歷史上立傳,要知道當時有多少名人都沒在歷史上留下傳記——包括勇貫三軍的高順、智慧超人的沮授田豐。

我記得我所學的歷史教科書上,記載著蔡昭姬生於177年,這好像是出自於現代戲曲《曹操與蔡文姬》中的說法。在這出戏裡,同時又說蔡昭姬16歲時嫁給衛仲道,衛仲道更是出色的大學子,夫婦兩人恩愛非常,可惜好景不長,不到一年,衛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昭姬不曾生下一兒半女,衛家的人又嫌她剋死了丈夫,當時才高氣傲的蔡昭姬不顧父親的反對,毅然回到孃家。後父親死於獄中,昭姬被匈奴掠去,那年她23歲,因美麗絕倫被左賢王納為王妃,居南匈奴12年,並育有二子,後被曹操以萬金贖回。

蔡邕之死是在192年4月,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死董卓後。同年6月,李傕、郭汜圍長安,殺王允,敗呂布,匈奴在這期間掠去蔡昭姬。

等等,我想起了什麼。如果她真是177年誕生,到192年才15歲,怎麼會有在這之前16歲出嫁,不顧父親的反對回家的經歷呢?而後在192年(她15歲?)這年,23歲的她被掠去匈奴,可能嗎?難道編這個戲曲的人,就如同他後來寫詩讚頌畝產萬斤田和大鍊鋼鐵一樣,因為沒有數字概念而搞錯了一點東西。

其實,除了蔡昭姬之外,蔡邕至少還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蔡邕的另一個女兒(不知道她的名字)確實生於177年,她是魏國上黨太守羊道的妻子。羊家是泰山郡的望族,大約在186年,蔡邕因直言取禍,逃到羊家躲了好些年,直到董卓進京起用他為侍中。

羊道這個人在三國曆史上並沒有任何知名度。然而他的一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卻是那段歷史上風雲顯赫的人物。他的女兒羊徽瑜,嫁給了司馬師。《晉書-后妃傳》記載:“(景獻皇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