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三章 博昌會戰(下),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三章亂世降臨第六十三節博昌會戰(下)
北門外,垂頭喪氣的雷騎狼騎一邊入城,一邊惡狠狠的瞪著七零八落的援軍隊伍。這支稀稀落落的隊伍蜿蜒數里,遠處,地平線上也有這隱隱的黑點移動。
等我們到了北城門,渾身冒著騰騰熱氣的張飛遙遙看見我走來,暴喝一聲:“大哥,好馬呀好馬,這可是我平生未見過的好馬啊!”
我們為了建立出雲城的重灌騎兵,特意花了幾年時間,在草原上搜尋名馬配種、訓練,以張飛的暴力傾向,他到了草原轉了一圈,所看重的馬當然是好馬,只是不知道,又是那個部族留下的種馬。
漢代,匈奴西遷不久,好品種的馬還沒有完全絕跡。而後來,在中亞細亞地區活躍的阿克哈-塔克馬,據說就是匈奴人帶去的。這是一種適合重灌騎兵騎乘的馬,它也有另外的稱呼法:叫漢血馬或者頓河馬。俄國的哥薩克騎兵就是騎乘這種馬。
按照古代兵書記載,在中國古代的軍隊中,都喜歡把軍馬喀嚓了。因為被騸掉的軍馬在上陣時不會因為發qing,而在佇列中搗亂。故此,在幾千年的歷史中,我們的大將總是選用最優秀的馬,把它閹割,讓它絕後。著名的八駿是如此待遇,赤兔馬也是如此待遇。這個習慣一直保留到新中國時期,那時,邊防軍馬也是照騸不誤。
透過幾千年的努力,我們的馬匹越來越矮小。而這裡面最好的馬,再度不斷地被挑選出來閹割,以至於倖存下來的馬速度越來越慢,體格越來越小。這也就是為什麼自宋以後,中國沒有重灌騎兵的原因。
“嗯,翼德,雖然樂安是我們的領地,可是,你行軍的方式也太散漫了吧。”我憋著氣,努力壓著火,耐心的說:“博昌前方正在兩軍對壘,你如此散漫的行軍方式,萬一遇到了敵襲怎麼辦?你可知道,今日,你這樣跑來博昌,差點被雷騎當作敵人,遭受雷騎狼騎的夾攻。對了,我讓你急速趕來博昌,你帶的這支隊伍是那裡的軍隊?”
張飛不好意思的摸著頭,翻身跳下馬來,嬉皮笑臉的說:“大哥,沒事的,我們逆濟水而行,在博興登岸見到了劉渾侄兒,他說:由博興到博昌一路坦途,既有大哥坐鎮博昌,絕不會讓敵軍繞過博昌攻擊其後的縣郡。我聽到這話。嘿嘿,加上我新搞到一匹好馬,一時心癢,就與碣石城守雄心-勃爾斤賭賽馬速,所以,隊伍跑亂了。”
碣石城守雄心-勃爾斤,他怎麼會來青州?我們既然遭受黃巾襲擊,渤海郡怎麼回沒有動靜。按照楊鳳傳來的訊息,張角連連受挫,感到人手缺乏,故此召集各部黃巾彙集冀州。青州黃巾急著過黃河,黃河那邊,應該有呼應他們的人手。而就在這時,這個勃爾斤不奉號令,擅自來青州,還有沒有律法存在了?
“勃爾斤呢?怎麼沒見到他?誰命令他離開碣石的?”我厲聲發問。
張飛見到我發怒,立刻收起了笑臉,老老實實的回答:“大哥,聽聞青州有警,高堂相國說:出雲正在冬訓,雖然抽不出軍隊,但冬閒季節左右無事,願意從軍打仗的平民不少。反正,打完仗,過春節時他們就能歸來,不誤明年的農活。所以,高堂大人幫助我們召集了3000平民,隨我們來青州。”
我搖搖頭,氣憤已極:“勃爾斤是怎麼回事?沮軍師和雲長在那兒?別東拉西扯,快說!”
張飛憨笑著,繼續說:“我們路過碣石時,碣石令陳群見到我們後,說冬天到了,他想來青州見見主公。沮軍師認為,碣石西望冀州,尼流而上可以照顧到平原郡,不可不加強防守,他願意留在碣石,代陳長文(陳群)守衛。長文聽說青州有警,不放心主公,隨身帶了碣石城守雄心-勃爾斤以及碣石守軍1000人。我著急見到大哥,就帶勃爾斤先行,雲長與陳群都在後隊。”
我怒火萬丈,跳著腳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