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六章 故友相見,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言,你們還記得嗎?”

我們相互對視著,不約而同的背誦著誓言:“以我之血,衛我大漢,以我之骨,築我長城,以我之刃,護我族民,以我之汗,復我中華,若違此誓,天誅地滅。”

我們激動的熱淚盈眶——這麼多年,我們都還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沒有放棄當初的想法,沒有拋開青春的激情……

等我們平靜下來,我微笑著詢問高山:“遠亭,剛才我讓韓國明年添兵時,我看你皺了一下眉頭,怎麼回事,剛準備結婚,胳膊肘就向著岳家拐了。”

高山淡然的搖搖頭:“我怎是心向岳家呢,只是你這人做事,總是陰謀重重,我越是瞭解韓國的情況,越覺得你的手段大有深意,我當初怎麼真是交友不慎了。現在,馬韓國成了我的妻子孃家,我希望你做事多考慮一下兄弟情誼。”

“你怎麼這樣說話,高山,這世界上只有我們幾個兄弟最親,我怎會不顧忌兄弟情誼呢?”我不悅的反駁說。

高山馬上接嘴說:“在這個時候,你頻頻要求韓國添兵,沒有其他的陰謀嗎?”

我尷尬的笑著:“好的好的,我承認,我是有點小陰謀,不過,馬韓國王到了出雲,應該沒有什麼大事了。”

尹東不解的問:“高山,怎麼回事,說說看。”

高山解釋說:“知道這小子有意把韓國拉上我們的戰車後,我有意識的接觸了韓國。韓國這段歷史並不明晰,漸漸的,隨著我瞭解得越多,我發現了現在這時機實在是最好的吞併機會。

古時代,稱古朝鮮人為“東夷”,或者稱“夷人”,意即“東邊的弓箭手。他們散佈於後來的滿洲地區、中國東部沿海、長江以北和韓國半島。東夷人中有一個神話,說傳說的立國者檀君系天上下凡的父親和一位以熊為圖騰的部落的女子所生。據說他於公元前2233年開始統治,他的後代在朝鮮“黎明寧靜之國”執政達一千餘年。

尹東啊,你想想,這傢伙選擇的圖徽是什麼——熊,你覺不覺的其中有陰謀的味道。

當週朝伐殷時,東夷人移向滿洲和韓半島,因為那裡氣候條件較好。看來他們保持著團結,因為聖人孔子和孟子曾讚揚他們親密友愛,恪守禮儀。

在戰國時代,黃海西岸的東夷人同周朝人發生衝突。這導致他們向滿洲南部和韓半島遷移。

東夷還有其他一些部落,即居住在滿洲地區的徙貊和居住在韓半島上的韓人,他們都屬於通古斯族,語言上屬阿爾泰語系。當殷朝崩潰時,殷國臣民箕子約在公元前13世紀進入檀君的轄土,引進殷國的文化。

接著,位於中國東北地區的燕國入侵,古朝鮮在公元前3世紀喪失了遼河以西的領土。這時候,出現了鐵器時代文明,戰國諸國向東驅趕難民。移民中有一個叫衛滿的,在古朝鮮出任軍事指揮官,以鴨綠江為基地。他把準王趕到南方,篡奪了政權。但在漢武帝時期,漢武帝發大軍由陸海兩路進犯位於遼河口的古朝鮮。兩年後,古朝鮮被打敗,中國在滿洲南部和韓半島北部設立了四個都督府。這就是樂浪郡四都督的來歷。

古朝鮮準王的後代隨後分裂成現在的三韓,目前,三韓國是以小城邦組成的氏族元老社會聯盟,各小城邦又逐漸合併成政治結構複雜的部落元老聯盟,並最終形成了城邦聯盟的王國。三韓國王是南部朝鮮半島城邦制國家的共主,但不具備類似我們中國的絕對王權。

尹東,你再想想,這傢伙吞併韓國的策略是什麼——城邦聯盟,以現在韓國的政治狀況,城邦制能受到反對嗎?你不覺的陰謀的氣息已經很濃了嗎?

還有,在這些部落聯盟中,位於鴨綠江中游的高句麗最先建國,以公元紀元法推算大約是在公元前37年。

在位於後來的漢城附近,漢江南面還有一個小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亮劍小透明

車間主任老歌

錦衣鎮山河

肥胖的可樂

關東往事

餮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