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九章,商業三國,赤虎,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財產支配權、沒有人生自由的人。奴隸社會是在演化的,對於人生自由來說,最早的奴隸是在監工的皮鞭下工作,接守監工的監管。後來,奴隸主發現這樣的工作效率太低,於是就恢復了奴隸的部分自由,改為“出生地監禁”。
出生地監禁,就是設立一種制度——戶籍制,讓奴隸在出生地可以自由活動,邁出出生地就必須向地方官員申請,而地方官員一般不批准這種要求。對於私下裡邁出出生地的人,早期的奴隸社會是採用逃奴追殺的方法。隨著奴隸制的演變,最後變成“收容所制度”,透過收容所來懲罰離開出生地的奴隸。
至於財產支配權,最早奴隸所獲全歸奴隸主,後來,奴隸主留下了僅夠奴隸生存的生活物資,但奴隸沒有權力擁有財產,任何時候,皇帝或者皇帝委任的官員都可以衝進奴隸的家中,把奴隸的所有財產掠奪一空,把奴隸的妻女佔為己有,或者,把奴隸最大的財產——房屋強行拆除或者佔有。
劉備可以容忍南方孫氏存在自己的統治權,但據不容許南方政局不進反退,進軍南方,就是體現自己的武力威脅,像巴西魚進入南方水域,逼迫慵懶的魚群活動起來。不管採用何種政治體制,一定得比豪族把持下的奴隸制更好的體制才行。
乘此機會,劉備接過皇帝的詔書,細細閱讀起來。稍後,劉備突然將詔書摔在桌上,巨大的聲響震驚了大家。
“詔書上沒加蓋丞相印信,馬上駁回詔書,補上印綬後,在傳遞回來。”劉備厲聲說道。
眾人瞠目結舌,沮綬一聲輕笑竭力化解著尷尬的氣氛:“丞相負責制,這種征討詔書原本該經過丞相之手。”
說著,沮綬從桌上拾起詔書,翻看著,草草看畢。沮綬覺悟了:“信後,皇上要求青州敬獻貢品,車馬、衣物、綾羅綢緞等索求太多,一定是曹操看後不願蓋章,想要置身事外。”
劉備面沉似水,一拍桌案說道:“要我們出兵打仗,我還沒問他要軍費呢,他竟敢問我來要東西。對了,昇平(高堂隆)呢,剛才是軍議,你可以沉默,現在是文事了,你必須發表意見,你說吧。”
堂中的陰影裡,高堂隆和尹東正打著盹,聽到劉備的話,茫然的問:“什麼?”
沮綬遞過詔書,解釋著,高堂隆考慮片刻回答:“百姓既已納稅,這些貢品是否敬獻,純屬自願,聖上索要不好拒絕,可以計算好價格,從今年稅負中扣除。”
劉備面容沉肅:“兵者,國事也,貢物,私慾也,兩者不能混為一談。我們的稅負是交給國家的,不是交給個人的。軍費從稅收中扣除,合理合法。皇帝要的東西嘛,既然已經撥付給他內幣了,讓他自己掏錢來買,錢款到位,我給他開招標會採購,沒有錢,免談。我不可能為他個人的私慾從國稅中扣錢,這國稅是養活官員、維持官府執行的,不是給他個人繳納的私房錢。把這詔書駁回去,就這樣回答。”
高堂隆站起身來,整了整衣冠,嚴肅的說:“主公,休的出此無父無君之言,臣不願與聞。天子向臣下所要貢品,自古以來皆如是,我等自稅負中扣除貢賦的款項,已經是逾越了,再要求天子為此付款,恐怕天下士人難以理解,主公豈不要揹負天下罵名嗎?”
高堂隆在話裡暗示用扣除賦稅的方法,讓丞相府出面,限制皇上的花費,罵名由曹操承擔,而劉備的打算,則直接與帝權衝突,讓皇帝尊嚴盡失,而曹操則袖手旁觀,甚至可能乘機煽動天下士人的輿論趨向。
不過,劉備的打算是最終確立“國家”概念,讓皇帝的帝權與國家的權力分離,讓百姓本著契約精神對待官府,對待自己繳納稅收養活的政權,所以,必須把皇帝從國家權力體系中剝離。
劉備必須堅持這點。
“那麼,我退讓一步,皇帝索要的貢品,我給,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