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蜘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42章 特殊計劃,迷蹤諜影,西方蜘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昨天,戴處長親自給你來了一份密電,讓你回到上海後立刻執行。”吳靜怡把一份電報放到了孟紹原的面前:
“6月26日,將會有一批特殊客人到達上海,我們的任務是將其順利的送到武漢,參與武漢保衛戰。”
“特殊客人?誰?”
吳靜怡神色凝重:“Z計劃!”
Z計劃!
孟紹原的神色也變得沉重起來。
Z計劃,中蘇合作絕密計劃!
再說的具體一些,指的是蘇聯志願援華航空隊!
蘇聯與中國簽訂了《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給予中國大量的秘密援助,從根本上說也是出於自身利益。
即便這樣,對中國來說也是難能可貴的,蘇聯是抗戰之初第一個向中國提供援助的國家。
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二天,蔣介石就向蘇聯駐華大使遞交軍火供給協議的草案:要求蘇聯在一個月內向中國提供350架飛機、200輛坦克和236門大炮,同時還要向中國派遣蘇聯飛行員、航空技師、炮兵和坦克手,以訓練中國軍事人員。中蘇之間很快達成了貸款和軍火銷售協定。蘇聯分三期向中國貸款億美元。
緊隨其後,大批的蘇聯軍事裝備輸往中國。
蘇聯把自己空軍的當家機型給中國送來了。
不但是效能出眾的先進飛機,蘇聯還同時派來了優秀的飛行員。蘇聯國防部長伏羅希洛夫在1937年9月接到了命令,要求召集最好的志願飛行員,向中國派送戰鬥機和轟炸機。名義上是“志願飛行員”,實際上完全是以軍事命令的形式抽調,這些飛行員來自蘇聯各地,多為經驗比較豐富的飛行員,其中還有一些空軍試飛員。
為避免刺激日本,蘇聯對中國的援助極為隱秘,甚至在蘇聯內部都採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整個援助計劃用“Z行動計劃”代稱。
第一批來華的飛行員接到調令時,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目的地。有不少人猜測是前往正在進行內戰的西班牙。
援華的戰鬥機首先在蘇聯境內的阿拉木圖集中,然後飛往XJ,最後在蘭州交付中國。
在蘇聯境內,這些飛機上的蘇聯空軍標誌就被全部清除,機翼上刷上了青天白日機徽,連駕駛杆都改成了藍白相間的國民黨空軍標誌性塗裝。
大規模的跨國武器輸送,即便保密工作再出色,也無法完全避開日本的情報偵察。甚至連日本的媒體都對此有所察覺,1937年10月,日本的《每日新聞》就報道說:
“9架蘇聯製造的高速戰鬥機在某地組裝,並透過蘭州、西安運到上海。”
日本軍方對此早已心知肚明,他們很快摸清了蘇聯援華飛機的航路,並且準備把這些援華武器毀在半途。
不過,“紅色通道”終究沒有中斷。
1937年12月1日上午,23架伊16編成的戰鬥機機群著陸南京機場。下午,20架轟炸機也降臨南京機場。這些飛機的駕駛員全部是蘇聯飛行員,當天就投入了與日本飛機的作戰。
南京的空戰,是蘇聯援華航空隊來華首戰,
1938年年初,隨著大批蘇聯援華武器裝備抵達中國,在抗戰初期遭受了巨大損失的中國軍隊得到了補充,特別是空軍,實力甚至超過了戰前。
1938年2月的統計,中國各戰場的空軍已有390架作戰飛機,其中主要是蘇制飛機。
但是,飛行員卻是急缺的。
中國的飛行員數量本就不多,又被不對等的空戰迅速地吞噬了一大批。而且,越是金貴的優秀飛行員,越要執行更多的空戰任務,損失最為慘烈。
當時被稱為中國空軍“四大天王”的四位王牌飛行員,劉粹剛在1937年10月支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