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章 悼蔣先雲(二),民國投機者,有時糊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是第一次國民黨高階將領為一名共c黨員公開寫憑弔文章,而且毫不吝嗇溢美之詞,高度稱讚他的人品才學。全篇讀來,一個信仰堅定,意志剛強,英勇善戰,足智多謀的共c黨人形象躍然紙上,他最後的悲劇更是讓人潸然淚下。
從南京傳來的訊息更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小道訊息稱蔣介石聽說蔣先雲死後,在廬山美廬設祭,痛悔當初未能挽留住他。
這下記者們興奮了,他們開動各種關係挖掘當初黃埔島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當年黃埔軍校的師生無論在朝還是在野的都成為明星,遭到記者的圍堵,一篇篇報道喧囂紙上,而後更深入的報道出現了。
“1927年,共c黨挖空國民黨的跡象愈加明顯,國民革命軍在前方奮戰,共c黨發動工農運動,在後方接收政權,成了國民黨打天下,共c黨坐天下的局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委員長不得不斷然下令清黨……。”《兩難之間,委員長選擇清黨》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曰報》報道。
“當年加入黃埔的國國民黨員和共c黨員都是抱有一顆救國救民的心,他們都是一群熱血沸騰、充滿理想的青年,在隨後的戰爭中,他們浴血疆場,奮勇作戰,第一期畢業的六百多名學生,到北伐開始前就剩下一百多人,其中絕大部分戰死在兩次東征和平叛中……。可以毫不諱言的是沒有黃埔軍校,沒有他們的犧牲,就沒有今曰的國民政斧,中國依然處在黑暗的北洋政斧統治之下……。”比較中立的《為了主義,黃埔分裂了》的《大公報》的報道。
“….,今天我們不想追究國共合作破裂的原因,今天我們面對的是國家存亡之危;既然當年國共合作能推翻北洋軍閥,為何今曰不能再度攜手抵禦外辱。”《民族危亡要求國共再次合作》,發自上海《觀察家》雜誌。
“….在我們採訪的黃埔同學中,他們都承認黃埔雙雄的稱號,但對於他們到底誰更高一點,這點說法不一,蔣先雲有襲淡水的大功,但之前莊文革也有樟木頭之捷,錦湖血戰,莊文革跟隨的教導二團,最後及時趕到,才最終擊潰了林虎;整編熊克武川軍,是莊文革為主,蔣先雲黨代表為輔;北伐之時……,追捕的蔣先雲在長江邊上被莊繼華抓住,或者這可以說明他們之間的高低…。”《黃埔雙雄,誰更強》,號稱民國第一八卦的《社會新聞》如是報道。
當然其中也有鄧演達、譚平山等人寫的《蔣介石讀才是黃埔分裂的唯一原因》,《黃埔悲劇的由來》。
更多的記者卻希望採訪莊繼華,採訪這個點燃這場火的人,可莊繼華這時卻丟下一攤子事,跑康滇邊界的會理去了。
“這些記者到底想做什麼?”在廬山陰涼的樹蔭下,林蔚看著報紙直搖頭,他不明白記者為何要把這些事翻出來:“這個莊文革也真是,私下祭奠一番就行了,非要寫篇文章到報社發表。難以理解,難以理解。”
“老實說他那篇悼詞寫得不怎麼樣,感情雖然很深,文筆還是有些欠缺。”陳布雷回憶道,楊永泰走後他成了蔣介石的首席師爺,負責為蔣介石起草所有文稿,將蔣介石的意思轉化為精彩的文字,然後發往各地,同時在蔣介石需要的時候,為他提供建議,不過陳布雷是個比較單純的文人,沒有楊永泰那麼多權力慾,也沒有那麼多從政經驗,在這方面做出的貢獻比較少,但蔣介石對他卻更滿意了。
“老實說,我一點不奇怪,”蕭贊育語氣十分惋惜:“以文革和巫山的交情,他手裡是沒兵,否則他恐怕真的就要去找張國燾了。”
“這黃埔雙雄,報上也一直在鬧,聽說是先總理親口嘉許的?是這樣嗎?”問話的是個掛中將軍銜的中年人。
“這事不假,”蕭贊育說:“當年總理北伐,文革巫山隨文教官在韶關護衛總理,總理特別賞識他們,曾經當眾親口嘉許。說來也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