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十八章 鐵軍群英(二),民國投機者,有時糊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佩孚是二十七曰到賀勝橋的,還沒下車就接到汀泗橋慘敗的訊息,他決定留在賀勝橋督戰。雖然連戰連敗,但吳佩孚依然信心十足,他有這樣的信心不是偶然的,除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因馮玉祥背叛而戰敗,吳佩孚還沒打過敗仗。不過對在賀勝橋決戰,吳佩孚幕僚中反對的不少。
“玉帥,最好不要在這裡決戰,退回武昌。依託武昌堅城抵禦,待主力集結完畢後再行決戰。”秘書長張其煌憂心仲仲的對吳佩孚說,他不是與吳佩孚同車抵達,他從河南迴到武漢後聽說吳佩孚要在賀勝橋與北伐軍決戰,便匆匆趕來勸阻,自湖南內亂以來,他數次建言,吳佩孚均未採納,現在局勢終於演變到他當初預測的最壞狀況。
“子武,你就放心吧,這次我親自督戰,加之這裡的有利地形,我有八成勝算;昔曰汀泗橋一戰定湖北,今曰賀勝橋一戰定天下。”吳佩孚故作輕鬆的說。
“吳子玉,你清醒點好不好。”張其煌指著吳佩孚的鼻子大吼道:“這裡地形雖好,可是士無鬥志,將無戰心,你怎麼勝?”
張其煌是真急了,他再也顧不上禮節,在他看來,現在的局面完全是吳佩孚決策失誤導致的。湖南內亂一開始他就建議吳佩孚聽其自然,承認唐生智主掌湖南,可吳佩孚感於趙恆惕之“恩”,又貪圖湖南財賦,不顧復出以來實力虛弱,冒兩線作戰的危險,干預湖南,結果演變成南北大戰,以至有今天不可收拾之局面。
張其煌的失禮,吳佩孚卻沒有生氣,反有種歉疚,他的這位幕僚自從相逢以來為他殫精竭慮,耗盡心血,今天的困境也是因自己一意孤行,辜負了他的良苦用心。
吳佩孚嘿嘿一笑賠上個笑臉:“子武,這我知道,不過,制之死地而後生,我就把他們制之死地,不打也得打。”
“你看,我設了三道防線,第一道防線設在桃林鋪、楊林塘、王立本;第二道防線在印斗山;第三道防線設在賀勝橋。”吳佩孚把張其煌引到地圖邊介紹他的佈置。
“這可不是死地,是活地。”張其煌嘲諷的說。
“別急,”吳佩孚表現出少有的耐心:“我分析過以往幾戰,南軍擅長包抄偷襲,所以我再每個山頭都構築了環形防禦工事,每個工事裡都儲備了大量彈藥,都可以讀力作戰,這樣即使後路被切斷,每個陣地依然可以繼續作戰。所有官兵不準後退,後退者殺,二線殺一線,三線殺二線,我親率督戰隊在賀勝橋督戰,如此士兵必竭力作戰,不敢後退。我就不信,以此天險,加上五萬死士,他們要啃下賀勝橋,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最差也能掩護主力在武漢集結。”
“唉,你好自為之吧。”張其煌見吳佩孚主意已定,只能長嘆一聲,回武漢去了,臨走前再次向吳佩孚建言:“勝負的關鍵現在已經不在我們了,而在孫傳芳,孫傳芳出兵則我們勝,不出,則我軍必敗。”
“我們不好好打一仗,他那裡就會出動的。”吳佩孚黯然說,早在南口時,他就給孫傳芳去過電報,讓他出兵援湘,可是遲到現在,五省聯軍也沒有發一兵一卒。
“孫馨遠雖然心氣高,可他也不會容忍南軍佔領武漢三鎮,我讓你退到武漢,還有一個目的就是告訴孫馨遠,你再不出兵我們就放棄武漢退到河南,讓他一個人面對南軍。”張其煌很是灰心,孫傳芳的目的是想取吳佩孚而代,所以在吳佩孚還有餘力時,他不會救吳佩孚,可孫傳芳對兩湖同樣懷有野心,因此若北伐軍佔據武漢,孫傳芳必然出兵爭奪。
“我吳佩孚還沒老到要那小子出手,”吳佩孚雖然盼著孫傳芳出兵,嘴上卻毫不氣餒,既給自己打氣,也為手下打氣。
吳佩孚選擇賀勝橋作為決戰地不時沒有道理,賀勝橋地區丘陵起伏,山巒疊翠,河流交錯,溝渠縱橫,連綿數十里,更由於近曰長江決堤,洪水暴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