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糊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八章 血戰惠州(一),民國投機者,有時糊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好廣州?這是一句很模糊的話,看什麼?莊繼華當然不會傻到認為蔣介石是讓他看住廣州別讓人給搬走了,只能是看好廣州的人,那麼要看好什麼人呢?不可能是汪精衛吧,汪精衛雖然是東征軍黨代表,可他也是國民政斧主席,因此留守廣州,可他用得著看嗎?同樣的道理適用譚延愷、朱培德、鮑羅廷。既然不是這些大頭,那麼就是小頭,留在廣州的黃埔繫有那些人呢?王柏齡,軍校教育長;王懋功,第二師師長;張治中,衛戍司令部參謀長,四期入伍生團長;這些人除王柏齡外其他都是中途投入黃埔系的,看來蔣介石對他們還是不放心的。
莊繼華卻突然想到,會不會也有人來“看”自己呢?這個念頭一旦冒起就像毒蛇一樣在他腦海中盤踞,他慢慢回憶從七連到最近的整軍,他感到蔣介石一直在他看著他,比如在七連時,俞濟時就對他們連的訓練細節很瞭解,整訓期間還拿來開過玩笑,當時他沒注意,現在想來那時就有人在看他了;整訓時,調兵去劉塘鎮,他沒有給蔣介石彙報,可蔣介石依然知道,這可以解釋為蔣先雲或俞濟時彙報的,卻也可以解釋為看他的人彙報的。一想到背後有人看著自己,莊繼華頭皮就有點發麻。
國民政斧大張旗鼓準備東征,當然瞞不過東江的陳炯明部將,陳軍將領也不甘示弱,楊坤如向全國發出倒蔣通電稱:“蔣介石混跡粵軍,肆其簧惑,離間陳許兩公,粵軍不合,始自此始,全域性紛擾,禍留至今,廖案發生……直欲將粵籍將領,革命元勳,一網打盡…….,”
而陳炯明也沒有坐視自己的部屬被消滅,他聯絡了據守南粵的老部下鄧本殷,約其同攻廣州,互為呼應,繼而又聯絡段祺瑞,要求其援助東江,隨後又親自到香港與香港總督司徒拔商議,希望港英提供一批槍支彈藥和軍費。司徒拔滿口答應,自從省港罷工封鎖香港後,香港就只能從東江地區進口所需的曰常生活品,港英當局自然不肯讓東江重新落入國民政斧手中。
陳炯明雖然在外拼命聯絡,可東江陳軍內部始終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誰來指揮。東江陳軍三大巨頭:陳炯明、葉舉、林虎目前都不在東江,陳炯明不願直接插手指揮,葉舉重病,林虎在武漢、長沙、上海之間奔走,只是孫傳芳正與奉軍激戰,無暇顧忌廣東;吳佩孚重新出山,正舉著討賊大旗對著北方磨刀,無心南方;趙恆惕典型的守門之犬,有個湖南就心滿意足了,對廣東不感興趣。當然他們也沒有完全不管林虎,趙恆惕幫助他招收了一批新兵,吳佩孚支援了一批新出廠的漢陽造,勝利中的孫傳芳提供了十萬大洋。
不但三巨頭不在,甚至連洪兆麟、熊略都不在東江。東江諸將只能自行商量,結果劉志陸提出的作戰方案被大家接受,依照洪兆麟的方案,以惠州吸引東征軍主力,其餘諸部集結於惠州周圍,待東征軍攻城不下,師老兵疲時,內外夾攻,一舉擊破東征軍。
具體部署是楊坤如、莫雄兩部3000餘人守惠州;李易標、陳修爵部約3000人集結老隆;黃任寰、練演雄部3000餘人集結紫金;李雲復部2000餘人集結平山;謝文柄部2000餘人集結梅攏;這個計劃的關鍵在惠州,楊坤如守惠州,不管勝敗都必須與東征軍死拼,而外圍各軍卻可視情況而動,就算打敗了,也能退往江西或者福建。
惠州易守難攻,五百年中無破城之記錄,東征軍總司令部和陳炯明同時把目光投注在惠州古城。
陳軍的兵力部署早就被當地農會和工會摸得一清二楚,標註在東征軍總司令部的作戰地圖上了,陳軍的作戰構思也大白於天下。蔣介石看著這份態勢圖,心中不由又想起莊繼華的作戰計劃,按照那份計劃,恐怕陳軍難逃被殲的命運。
正想到這裡,參謀長陳倬打斷了他的思緒:“校長,看來他們是想讓我們進攻惠州,借堅城消耗我軍,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