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戒大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四一章 開始了,權柄,三戒大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衙門’更好的選擇嗎?

當然他們也不免要擔心,如果把朝堂全部讓出去,萬一哪天風向一變,會不會雞飛蛋打,人財兩空了呢?

但這個擔心很快消失不見,因為他們從附在《新政詔書》的‘奏對實錄’上,找到了這樣一句話‘六部以下、省州府縣,皆出於科舉;然臺諫則由各省復興衙門推舉。’再比照‘實錄’

而對於庶族地主來說,那‘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以及‘重科舉’兩條發令,也是深得他們的歡心。

大秦朝進百年來,早已經形成了大地主家族統治城市,小地主家族統治鄉村的穩定格局。大地主便是士族,小地主便是庶族。在新政出現以前,士族向來是透過官府控制縣城以上的大城市。

而縣以下也有一套鄉、保、甲的機構直接行使政府的職能。但策劃指揮之大權,卻同樣都掌握在士紳手中。這種習俗可謂歷史久遠,自從秦漢時期便是這些不支朝庭奉祿,不受朝庭官位,也不佔闊綽公堂,而是守居鄉村計程車紳,對鄉鎮村屯進行間接的管理。

這便是所謂的‘皇權不下縣,縣下皆自治’。

你可能要為,士紳既不在朝,也不支薪,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紳權又從何而來呢?原因很簡單,有句古話說得好,叫‘不怕縣官,就怕現管’!只有保持相當的影響力,甚至直接掌握一定的權力,才能更好的維護家族利益。

而且儒家文化中還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優良傳統。大丈夫就應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所以在這些讀過書的庶族地主看來,要實現個人價值,勢必需要透過造福一方的社會活動才能顯現出來。所以他們去幹也是自願的、樂意的。

但鄉紳們有個最大的苦惱,那就是沒有名分!以至於雖然如此做了千年,但在與官府交涉中總有些底氣不足,雖然平日裡知府那樣的高官,對他們都能客客氣氣。但真要翻起臉來,一個小小的縣令就能跟他們拍桌子罵娘!

誰讓大家一個是官,一個是民呢?

現在好了,《新政》裡明確規定,‘裡設老人,選年高為眾所服者,導民善,平鄉里爭訟。’明明白白的賦予他們對鄉里的管轄權。

再說朝廷整頓科舉之後,想當官就要靠真才實學了,對於這些家境富裕、子弟多讀書的中小地主來說,真是天大的利好訊息。

之前不敢奢望的廟堂之上,終於變的現實起來,而且終將為他們所掌控。

到那時,進可居廟堂之高、治國平天下;退則處江湖之遠、保一方平安。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至此,庶族地主對改革,對武成王的支援毋庸復言。懷揣著對美好未來的憧憬,他們將堅定不移站在秦雷身後,誓死扞衛改革的成果。

而對於人數最多的普通農民階層來說,想要讓他們高興、死心塌地跟著走,其實是最容易的。秦雷不過是將百姓頭上不合理的稅負砍掉,輕徭薄賦,取消勞役,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生產,有更多的糧食養家餬口。

除此之外,他什麼也沒有做。既沒有賦予他們政治上的特權,也沒有為普及教育撥款,甚至連往昔被大戶巧取豪奪的田產,都沒有幫著奪回來,但大秦南北的無數鄉村之中,幾乎家家供奉上他的生祠,把他當做救苦救難的菩薩,日夜供奉,無論是老人孩子、還是婦人漢子,都將其奉若神明,聽不得人說他半個不字!

老百姓就是這樣容易滿足,這樣感恩圖報,可千年以來,卻沒有幾個帝王將相做到……所以說任何一個被推翻的朝代,都活該!

至於商人階層,也是歡欣鼓舞的擁護這次改革……這些精打細算的行家們,驚喜萬分的發現,‘興工商’條目下的‘取消國內的重重稅卡、實現稅不重徵’,以及‘大幅降低稅率’兩項相加,便可直接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