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朕準了!,大宋兵器譜,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王韶如此篤定,應該是不會差。”

說到用兵,王韶是權威,就是呂公著也得承認,儘管他很不爽,王安石三人不住點頭。

“再給你們看一道奏章。”宋神宗回過身,找到一個描金匣子,打了開來,取出一道奏章,道:“這道奏章是王韶與吳驥合寫的,朕看了很多遍,越看越是覺得有理。再有吳驥這次深入遼境擄掠,朕越發覺得大宋以步制騎的策略有問題。”

說著,把奏章拋給了王安石,三人合看,一邊看一驚訝之聲不絕,下巴砸腫了腳背。

打劫歲幣之後,王韶到歸信傳旨,與吳驥有過爭論,最後吳驥說服了王韶,宋朝應當改變策略,不再以步制騎,而是要以騎兵為主,步兵為輔,對遼國進行大擄略,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最後,二人一起寫了這道奏章。

奏章送到,宋神宗一開始有些不信,越看越是覺得有理,就鄭而重之的收了起來。再有吳驥這次深入遼境擄掠作為佐證,就讓宋神宗不得不信了。

歸信軍雖然不全是騎兵,卻是人人都有馬騎,有高速機動能力,這保證了歸信軍的成功。若是沒有馬騎,吳驥是不敢深入遼境去打劫的。

“你們說,如何處置的好?此事太大,你們要暢所欲言。”宋神宗神情凝重,眉頭緊擰,打量著三人。

這是關係到兩種策略的重大問題,一旦出錯,後果不堪設想,誰也不敢亂說話,王安石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沒有發言。

“介甫,還是你來說吧。”宋神宗只得點名了。

“官家,說到用兵之事,非臣之所長,臣所言也未必能準。”王安石先是謙遜一番,這才道:“大宋實行了數十年的以步制騎的策略,可是,數十年來,大宋制住了遼國西夏的騎兵麼?沒有!不僅沒有制住遼國西夏的騎兵,反倒是給壓著打,今日吃一個敗仗,明日吃一個敗仗,數十年下來,大宋吃了太多的敗仗。”

這是大實話,就是太難聽了,可是,宋神宗卻是聽得很認真,眉頭擰得更緊了。

“說到以騎兵為主,並非吳驥所創,而是在秦漢隋唐之世大行於世的策略。”王安石博古通今之人,雖然不懂兵道,卻是知曉很多史事:“大宋不妨以史為鏡,鑑古今。漢初也是缺馬,漢軍的騎兵不多,只能緊守城池,與大宋如今的情形差不多。漢武打造了大量的騎兵,強漢大軍在衛霍之輩的率領下,縱橫於大漠中,殺敵無數,強漢大軍威名遠播。‘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如此豪言,至今流傳。”

呂惠卿與呂公著二人也是博古通今之輩,一聽這話,不住點頭。

漢朝初年的情景與宋朝差不多,都是缺馬,不能大量組建騎兵,給異族壓著打。可是,漢朝出了一個雄才大略的帝王,就是漢武大帝,報仇雪恥,扭轉乾坤,擊破匈奴,把匈奴打得只存在於史書中。

而宋朝,卻是沒有改變這種情形,直到滅亡。

“騎兵與步兵,誰優誰劣,這是顯而易見的。”王安石接著,道:“李陵率步卒五千深入大漠,給匈奴十餘萬大軍攻擊,單于親至。邊戰邊退,卻最終沒有退回漢境。雖有叛徒告密,也有這是步卒的原委。若是騎兵,打不過,立即撤退,不至於李陵降匈奴。”

李陵降匈奴是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他降匈本是想暫時隱藏,等待時機再反回漢朝。可是,卻發生了一段悲歌,一個姓李的叛徒為了討好單于,為匈奴出謀劃策,為匈奴按照漢法訓練軍隊。漢朝的情報出錯了,誤作李陵,而李陵降匈奴,終生未為匈奴出一策。漢武帝大怒,把李陵的家人全給殺了。為此事,太史公因為為李陵說了幾句好話,遭了宮刑。

後來,情報終於弄清了,並非李陵所為,漢武帝后悔不已,卻是晚了。

李陵降匈奴,主要是因為他率領的是步兵居多,騎兵太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凡塵如夢

陳小愚

望闕臺

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