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蜘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五十八章 軍援,刺刀1937,西方蜘蛛,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四百五十八章 “軍援”
滇緬公路始建於1938年春,於當年12月初步建成通車。
在修建這條公路時,華夏缺乏先進的建築機械,動員徵用了二十萬工人用人手將此舉世知名的國際交通要道開通起來。據不完全統計,有兩三千人將生命永久地留在了這條公路上。
滇緬公路修建之難,主要是百分之八十路段是崇山峻嶺,一半要透過堅硬的岩石地段。在這些地方築路者只能透過爆破來開山劈石,為滇緬公路強行開闢出道路。數百公里的岩石地段,就是用螞蟻啃骨頭的辦法,一點點硬啃出來的。
滇緬公路跨越了華夏最湍急的河流。怒江和瀾滄江。橋樑專家受先人建的鐵索橋的啟發,決定建造能夠通行載重卡車的鋼索大橋。
1938年間,華夏在怒江和瀾滄江上,先後架起了三座大型的鋼索大橋。惠通橋、昌淦橋和功果橋。
島國為了切斷滇緬公路,調集100多架飛機,對滇緬路的主要橋樑和路邊樞紐進行轟炸。
1938年8月31日,滇緬公路全線通車,其中西段從開工到通車只用了九個月。
其中惠通橋、功果橋、昌淦橋是滇緬路上最大、最艱鉅的橋樑工程,也是華夏工程技術人員最早設計的公路鋼索吊橋。美國駐華大使約翰遜說,滇緬公路可以和巴拿馬運河相媲美。
而滇緬公路的建成,對華夏的抗戰大業也起了巨大作用。
1938年11月初,第一批軍用物資蘇聯援華的6000噸軍火由英輪“斯坦霍爾”號從奧德薩運至仰光港上岸,再經鐵路和滇緬公路運往華夏境內。
12月初,蘇聯援華軍火從滇緬路運到昆明,是該路首次運輸國外援華物資。
滇緬公路的建成震驚了當時的國際社會,各國傳媒爭相報道。滇緬公路上最初有300輛車,以後增加到800輛。後來西南運輸管理處遷到昆明。最多的時候這條公路上每天有兩三千輛車在行駛。
蘇聯這批援華物資的到達是非常重要的。
至民國二十七年年底,經國民政府統計,華夏軍隊在歷次戰役中總計消耗步槍三十一萬一千枝,輕機槍一萬八千五百挺,重機槍四千挺,迫擊炮一千三百門,各型別火炮六百六十門。
步、機槍子彈七點二億粒,各式炮彈三百四十六萬顆,手榴彈七百三十萬枚。
武器彈藥既然有鉅額的損耗,也就得有相應的補充。
國府於抗戰初期陸軍裝備建設的唯一任務便是獲得足量的兵器以填補戰場上的損失。國府的武器彈藥儲備本來就少,而抗戰爆發後,各主要兵工廠奉國府令紛紛往大後方遷移,國內的兵工生產受到很大影響。
兵器產量根本不抵損耗量,因此,國府對於獲得外國陸軍軍火的需求遂變得愈加迫切與重要。
在國府逐步喪失了從德國購進陸軍裝備的可能後,以中蘇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為標誌,蘇聯正式開始對華實施軍火援助。
但蘇聯援華是基於讓華夏拖住島國使後者不能進攻蘇聯的戰略考慮,故此蘇聯提供的兵器數量一般是以使華夏能繼續抗戰為限。
與此同時,由於戰時的財力已瀕臨枯竭,國府從外國訂購武器裝備,除了拿農礦產品交換外,往往還得首先從外國獲得貸款,然後再用這些貸款去購買需要的陸軍兵器,這無疑進一步增加了國府獲取外國裝備的難度。
經過一系列艱辛的外交奮戰,並飽嘗了需求始終得不到全部滿足的痛苦之後,鄭永開始發揮出了自己的影響力。
透過與蘇聯特使的合作,蘇聯的軍事援助終於在國府最需要的時候到來了。
這將對保持國軍戰鬥力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出於第三戰區的重要性,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