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北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四章 劫殺(上),羅喉,李北羽,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都是可能不同的,而正核的不同,如果還能形成一顆穩定下來的微粒子,那麼與其相反而互相抗衡的負離數量便會不同,由此而產生的躍遷軌跡和負離的層數也不同。

但這仍是在正核與負離層次的法則,但從中卻可以看出一點,負離是“被動”,而正核是“主動”。

若正核沒有分解,孔璋要進一步探索其中的法則不知道要多少年,但先後經歷了夜照空和眼前正在進行的武帝之戰。

他忽然明白決定正核不同的正是那太素,因為正核完整時所具有的力量與分解後化為太素的質性一樣。

而其中的太極則更像是一種稀釋的作用,就像是把墨水倒進清水裡,水色的變化程度是由墨水的多少決定的,而清水的作用只是緩解和稀釋。

當墨水的多少已經佔據清水加上墨水的絕大部份時,其色必深。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比喻,來形容太素子。

但太極子既具有上面類似清水的作用,又不只是清水的作用。

嚴格的說來是這樣,當太極子是處於相對靜態,與太素子一起被凝合成一個正核時,便是清水之於墨水。

而一旦分解,太極子處於動態時,便成了跳進安靜水桶的活魚。

太極子比太素子更加微小,而且由於太素子具有大部份的正核之力,一旦撞入其他微粒子的躍跡軌跡中,便肯定最容易被察覺,像孔璋便可以以神識最先追躡,將其捕捉納入。

而太極子就麻煩得多了,既更細微,其本身又只具有細微的正核之力,與身上的負離之力恰好平衡,撞入其他微粒子的躍遷軌跡中一開始幾乎不會被發現,直至其上的平衡被對方的躍遷軌跡打破,互相影響時才容易被發現。

因此要追躡攪亂前的太極子,以孔璋的神識都非常吃力,只能極為模糊的感應到。

不過神識已經比在與夜照空對敵時又強勝了幾分,那時他連模糊感應都幾乎辦不到,全仗的生死一線間,猛然提升的神識感應捕捉到了一絲夜照空微粒子分解後,其中太極子的細微特徵。

而當時幸運的是,他能仗著那一次的幸運,以一個分解後的特徵便能應付之後所有的分解,之後的所有太極子攪亂,因為當時分解的載體只有夜照空。

即使夜照空當時也是同樣詭異的魔質形態,但其身上的微粒子仍是相同。

而眼前武帝分解虛空中的微粒子,分解聖階力場中的微粒子,分解一切,卻是複雜的環境,再不是上次唯一的夜照空。

孔璋的應對,是聚合,將被分解出來的太素子、太極子、負離重新納入自身微粒子的躍遷軌跡中,並全國山河一盤棋,他將自身所有微粒子獨立的躍遷軌跡打破,變成一個大周天軌跡,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減輕太極子的攪亂。

不過即使如此,如果讓他單獨面對武帝,也唯有一敗。

因為武帝幾乎可以無限的攻擊,分解出的太素子、太極子、負離必然超出孔璋的極限。

但眼下卻是還有四大聖階,包括一早知機疾退出武帝力場範圍的王純陽也不得不部分分擔這龐大的壓力。

而其他四大聖階應對的方式則基本上可以被稱為削皮。

就好比一個蘋果掉在地上,表面髒了,用刀把表皮削去。

武帝之力在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力量面前,比如他身上令他一直可以復原的青龍聖靈之力,可以說是萬物皆分解。

但是這種分解仍有快與慢之分,聖階之下可以說是連還手之力都沒有。

而聖階修士因為已經形成聖階力場,在聖階力場中可以說是自身的法則所在,核分解如果也視為一種法則,一種單純極致到恐怖的法則,那麼兩力相接時就是法則的較量。

雖然最終核解的法則會佔據上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羅喉

李北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