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十七章 九江大戰(三),明血,老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左良玉自持兵多將廣,起兵後又順流而去,勢如破竹,並沒有太過注意耳目,九江久攻不下,才廣撒耳目,然而,左良玉的探子得到皇帝親征的訊息卻不敢確認,反覆數次後才敢上報,使得左良玉的情報顯得落後。
“回大帥,此事已多次確認。”
“好,好,好。”左良玉連說了三個好字,原先有點蒼白的臉色佈滿了紅暈:“傳本帥令,不計死傷,全力進攻九江城,務必三日將城拿下,全軍殺往安慶,活捉皇帝。”
左良玉只想到若是在安慶捉住皇帝,不用攻南京就能取得勝利,卻沒有想過普通土兵得知皇帝御駕親征後會有怎樣的震憾,他們頭上那塊清君側的遮羞布等於完全拿掉,當真要面對皇帝的龍旗時,即使士兵能夠聽從命令進攻,他們的勇氣還會剩下多少。
面對左軍的全面進攻,九江城的防守陡然緊張起來,這些天九江城的各種防守物質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一些靠近城牆的房屋已被拆掉,取得的磚石都直接迎往城牆往下砸去,木料也是如此。
九江城頭的大炮早已打不響了,最具威力的就是城中的二千餘支火槍,這兩千多支火槍是總兵黃斌卿帶過來的,還是皇帝親自下令從南京軍械處調運給黃斌卿的,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火槍報廢的越來越快,這兩千支火槍只用了數日,已經報廢了三百多支,這充分說明了大明軍械處火器的質量是多麼不可靠,好在這批火槍經過挑選,炸膛的並不多,士兵才不至於不敢使用,不過,即使火槍不報廢,城中的彈藥也耗了大半,袁繼鹹,黃斌卿兩人開頭留著火槍不使用,除了要給叛軍一個出其不意外,何嘗又不是因為知道火槍太過嬌貴,彈藥不多的緣故。
見到城頭火槍比以前稀疏不少,叛軍士氣高漲,這些天,叛軍在城外已經打造了不少攻城器械,護城河也早已填平,衝車、轒轀車、巨盾輪翻而上,士兵們遠遠的藏在巨盾或轒轀車下,除了巨石,城頭的火槍、弓箭都對它們無可奈何,巨大的衝車撞擊在城頭,讓整個城池都嗦嗦發抖。
左良玉軍中也帶有數十門大炮,雖然損毀了一些,不過還有二十多門可以使用,巨大的炮彈砸在城牆上,碰到計程車兵往往一下子就被砸成了肉泥,雖然由於數量和準頭問題,炮彈能打到守軍的並不多,數分鐘差不多隻有幾發能打中城頭,真正能給士兵造成傷害的也就一兩發,有時炮彈還會落到左軍自己在城下進攻的隊伍中,只是只見對方火炮響,自己的火炮卻沒有動靜,無疑大為損傷守城官兵計程車氣。
總督袁繼咸和總兵黃斌卿兩人馬上意識到了危機,他們帶著親兵和預備隊在城頭如同救火隊員一樣左奔右突,哪裡有危險就往哪裡趕,總算將叛軍日落前的一波波攻勢擋了下來,當叛軍因為天黑開始收兵時,城頭的許多官軍都累得一下子癱坐在地上。
就在袁繼咸和黃斌卿兩人慶幸總算又守住一天時,他們卻不知道,隨著叛軍攻勢的加強,城內官兵不可避免傷亡加大的情況下,九江城內已有一股暗流在湧動,無論是九江本地的兵馬還是黃斌卿帶來的官兵,他們本身的戰鬥意志都不強,若不是坐擁堅城,恐怕左良玉一來,許多人就要降了,畢竟雙方實力相差太大,左良玉又與流寇不同,投降左良玉沒有投降流寇的心裡障礙那麼大,李自成攻破北京時,大明的軍隊還不是成批成批的向李自成投降。
前些天因為守得輕鬆,這種思想在官兵當中並不盛行,只是今天眼看著身邊的同伴一個個倒在血泊中,城外叛軍越攻越猛,許多人漸漸抗不住了。
當晚,左良玉正在與眾將軍議時,一名親兵來報,城裡有人偷出來要求見大帥。
左良玉一愣,馬上意識到什麼,將軍議結束:“快,把人帶來。”
“慢,大帥,來人究竟是什麼目的還不清楚,大人萬重之軀,不可冒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