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一章 滿人心態,明血,老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庭的案件來說,這樣地處罰簡直是連雷聲大,雨點小都不算,尤其是不少大臣和勳貴們更是在皇帝訊息斷絕其間聯手逼宮,差點讓這個假太子當上了監國,只一句受到矇蔽帶過,罰俸三月,根本不痛不癢。
陳子龍、蔡忠、顧錫疇三人如此處理,自然也是有所苦衷,朝中官員經過東林黨人大批辭退後已是不足,這次又牽連到大半官員,若是處理重了,朝中就要沒人了,就是臨時補也來不久,這當然不行。
王福沒有馬上表態,大明官員一直不足是事實,最高時官員也只有二萬多人,以二萬多官員統治數億人口,如何管得過來,所以大明層幾乎毫不例外的掌握在士紳手中,各級官員無論是徵糧,徵發勞役,如果沒有當地士紳的支援,幾乎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甚至許多地方,這些本應朝廷所承擔的責任,乾脆讓當地士紳包辦,這造成了層層盤剝,朝庭收一份賦稅,百姓要付出的數倍甚至上十倍於此。
地方如此,京城也是如此,六部官員至少有三分之一缺額,再減少一半,三分之一缺額就要變成三分之二了,王福就要成為真正地孤家寡人。
歷代以來,真正的忠臣良將本來就少,大部分人都是抱著投機的心態,要不然那些忠臣良將就不會千古留名了,這個時代,若非王福穿越過來,大批人更是抱著投降的心態,王福更不會指望滿朝文武都對自己忠心耿耿。
三人有點忐忑不安,不知皇帝會不會嫌處理輕了,可若是大搞遷連。只會便宜現在的滿清,大明朝綱就真的要亂了
“恩,就如此吧。”
“是,臣等遵旨。”三人同時鬆了一口氣。
不久,各個大臣就知道了皇帝地旨意,原先那些拜見過假太子地人都鬆了一口氣,抹過一把冷汗後齊呼皇上聖明。
三日後,王之明身受剮刑而死。穆虎、李繼周,楊進朝三人也被處斬,轟動一時的太子案就此告結,對於剮刑。來自後世地王福總覺得太過殘忍,可是依王之明犯下的罪行,王福就是想減刑也不成。
在王福乾脆利落地處理了假太子一案時,多爾袞眼下卻有點焦頭爛額,得知多鐸全軍覆沒。滿清上下都極為震動,許多人重新開始對大明敬畏起來,一部分滿清貴族已經開始收拾東西打算返回關外,一部分人卻打算向多爾袞的地位發出挑戰,讓多爾袞辭去攝政王之職。
想回關外地滿清貴族以禮親王代善為首,想讓多爾袞為多鐸失敗負責,辭去攝政王之職地貴族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為首。
代善不必說了。他是努爾哈赤地次子,當初努爾哈赤將太子諸英廢除時。立代善為太子的呼聲很高,後來因為努爾哈赤嫌代善對待自己兒子太過嚴酷。又有人造謠代善與努爾哈赤大妃有染,代善才沒有立為太子。
努爾哈赤死後。代善與皇太極、莽古爾泰、阿敏同為四大貝勒,莽古爾泰、阿敏先後被皇太極所廢。唯有代善因為表現乖巧,表現得對皇太極忠心,才沒有被廢,事實上,代善的野心在努爾哈赤諸子中算不大地一人,他至少曾有二次機會取得滿清的主導權,兩次都放過。
一次自然是在努爾哈赤死後之時,當時支援代善的人最多,他若是硬要和皇太極相爭,皇太極不一定可以爭過,不過,這樣一來,代善並無皇太極的手腕,內部發生火拼的機率比較大,第二次當然是皇太極死後,代善比起多爾袞更有資格當攝政王,代善卻親手處死鼓動多爾袞當皇帝地兩個兒孫碩託與阿達禮後,退出了與多爾袞相爭。
對於代善來說,他已經老了,而且看到了大清最輝煌的時期,此生已無憾,以滿人的人力,繼續留在北京實在太危險,滿洲才是滿人的根本,有從北京掠來的這些財物,足夠滿人舒舒服服的過一生,何必再冒險。
代善的想法得到許多滿清貴族地附和,當時攻下京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