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四章 決擇(二),明血,老茅,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吧,你要見朕,所來何意?”在王福前世所學的歷史中,闖王一直是正義的形象,是天下窮人的福星,只是後來網路的興起,各種不同的論調都冒了出來,有人撥高,有人就將之妖魔化,其中真假難辨。
如今王福身為大明皇帝,看法的角度自然又不同,李自成是窮人福星也好,禍亂天下的罪魁禍首也好,眼下韃子才是自己的死敵,正因為如此,王福才願意見顧君恩,瞭解其來意。
顧君恩見大明皇帝絲毫沒有讓自己起身的意思,苦笑著挪了一下膝蓋,他身上的傷勢隱隱作疼起來,對於錦衣衛的陰狠總算領教過了。
“回稟大明皇帝,韃子佔據京城,明為替大明崇禎皇帝復仇,其實狼子野心,妄想佔據中原,如今韃子兵強馬壯,闖王不願大好江山落入韃虜手中,願意捐棄前嫌,與大明交好,共抗韃虜。”
天無二日,眼下李自成雖然稱帝,可是大明朝廷絕不會承認,顧君恩為免起爭執,素性還是以闖王稱之。
聽到流寇想與大明聯合,馮可宗聽得冷笑,道:“皇上,此事萬萬不可行,流寇攻佔京城,殺害君父,與朝廷之仇不共戴天,若是這些流寇有悔意,當自縛雙手,等侯朝廷發落,朝廷或可寬宏大量,饒其一命……”
王福揚手止住了馮可宗的話,一陣頭痛,雖然眼下他身邊只有馮可宗一人,恐怕馮可宗的話代表了朝中大部分人的共識。
弘光朝佔據著半壁江山,雖然韃子能征善戰是共識,只是許多人並沒有受到韃子的切膚之痛,又有南宋的先例在,大部分人還是一廂情願的以為最起碼可以和韃子劃江而治,要與李自成等人聯合起來共同對付清人,哪怕王福是皇帝也不可能輕易辦到。
後來的永曆朝只所以能接受李自成,張獻忠的餘部,一方面是朝廷已經被清人快逼得走投無路,另一方面李自成,張獻忠已死,他們的餘部是以招撫的形式加入朝廷,如今李自成,張獻忠還在,即使他們願意投降,大明接不接受還末可知,何況他們恐怕不會有投降之心。
“哦,要說捐棄前嫌也是有朝廷對爾等捐棄前嫌,李逆現在想與大明交好,恐怕已經晚了,先帝曾言道,寇亦我赤子,不忍派兵剿殺,多次派人招撫,可是爾等是如何報答朝廷,降而復叛,如今更是攻擊京城,逼死先帝,犯下滔天大罪,朕如何相信你們?”
王福的話雖然嚴厲,顧君恩卻聽出了言外之意,如果能讓朝廷相信,那聯合共抗清軍也不是沒有機會,他來之前連一分把握也沒有,此時倒是又多了幾分把握。
“啟稟大明皇帝,闖王亦知兩家聯合一時難予施行,為明心跡,闖王願為大明前驅,與韃虜麾戰,不死不休。”
顧君恩此話有討巧之嫌,眼下滿清對南方還無暇理會,只派吳三桂,阿濟格等人對李自成窮追猛打,李自成不與清軍作戰也不成,不過,流寇願為前驅,聽起來總是順耳。
連馮可宗也聽得微微點頭,流寇願意與韃子作戰當然是好事,雙方打得越激烈越好。
“不過……”顧君恩欲言又止,想等著皇帝來詢問自己,只是王福神色淡然,根本沒有詢問顧君恩的意思,顧君恩只得繼續道:“戰事一起,所需物資繁多,小民不敢向朝廷素要兵器甲杖,只盼朝廷能夠支援一些糧草,也好讓將士們能夠有力氣打仗。”
“爾等需要多少糧草?”
顧君恩遲疑了一下才道:“糧三十萬石,草料百萬束。”
“看來陝西很缺糧啊。”王福半是感嘆的道,歷史上李自成敗得如此之快,恐怕與缺糧有很大的關係。
顧君恩神色不變,陝西缺糧之事根本無法隱瞞,何況闖軍所需的糧草之多,只有大明朝廷才能夠籌措:“稟皇上,闖王不會讓朝廷白出糧草,願以江南價格五倍購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