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四十章 一統華夏,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從中找到適合我們的經驗。”李雋沉思著道:“秦代迅速崛起,而又很快就滅亡了,究其原因不外一句話,就是賈誼的評論沒有‘因時而改政’,山東六國已經不復存在了,國家已經統一了,秦始皇沒有把戰國時期的‘特別之法’改變成承平之時的法令,再有使用民力過當,才有秦代的滅亡。朝廷現在面臨著新的局勢,也要改變一些作法,對於韃子,以前他們欺壓我們,打我們,我們以血還血,是正當的。現在不同了,朝廷強大起來了,要進行戰略追擊,不能以仇恨之心進行這件事,而是要儘量善待善撫,化解仇恨,達到民族融合(按:請朋友們品品融合一詞)的目的。
“對於那些投降朝廷的蒙古人,要善待優撫,對於那些頑抗到底的要堅決打擊,絕不留情。漢武帝對匈奴的戰爭中就曾使用過為數不少的匈奴士兵,他的託孤重臣金日磾還是匈奴王子,我們也應該有這種氣魄。”
柳河子分析著道:“從感情上說,寬恕韃子,實是讓人難以接受。不過,仔細一想,現在寬恕韃子,對那些投降的韃子進行優扶,對於朝廷有莫大的好處,一則可以減少進軍漠北的壓力,二則也有利於漠北的長治久安。皇上,臣無異言。”
眾人一個接一個地表態,表示支援李雋的意見,只有高達摸著白鬍子不說話。李雋看著他,問道:“高將軍,你怎麼看?”
“皇上,臣年紀一大把了,殺也殺夠了,不想殺了。”高達非常簡單地道,他的意思非常明顯,支援李雋的看法。
李雋最擔心的就是將軍在這件事情上的不合作,他們不象李雋一樣,他們對蒙古人的仇恨很深,要是不接受也是情理中事,能夠得到眾人的一致支援,李雋很是欣慰,道:“為了爭取蒙古人的民心,朕決定把忽必烈夫婦按照蒙古人的可汗禮儀厚葬。長城已經拿下,出兵漠北的時機已經成熟,該是給韃子最後一擊的時間了。朕決定,這次出兵漠北,由廖將軍統一指揮。草原廣袤,主要是靠騎兵機動作戰,朕決定這次出動所有的騎兵,投入所有的馬匹,趙僉、歐軍行、解晉全部參戰。趙良淳也出征。高將軍年紀大了,也該歇歇了,你就負責大軍的後勤保證。”
眾將齊聲領旨。
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不錯的傳承,那就是對於前代的帝王之家能存則存,能封王就封王,當然是要在可以控制的範圍內。象楚霸王那樣把秦始皇的後人子嬰給殺了,把阿房宮給燒了,實在是一樁暴行。
對於忽必烈,只以蒙古人的可汗禮節安葬,而不以漢人的皇帝禮節,是出於不承認他對中原的統治。
阿房宮裡有一樣東西是絕對不能燒的,就是記載天下形勝的圖書,楚霸王沒有想到這點,只能說他很差勁,蕭何眼光獨到,把這批圖書收集起來,對西漢的穩定起了相當大的作用。楚霸王只知一味蠻幹,最終敗亡,後人多有惋惜者,其實是他自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皇上,有一件事還請皇上儘早決斷。”廖勝功想了一下,道:“朝廷一路大勝,中原光復了,汴京也光復了,請皇上早日下旨還都汴京。”
汴京光復是無上榮光之事,還都汴京更是順理成章之事,眾人齊聲贊同,道:“廖將軍所言極是,請皇上早日還都。”
高達的說法更特別了,道:“皇上,臣的年紀著實不小了,這身子骨越來越不聽話了,臣也沒幾年好活了,臣也沒什麼心願,就想著朝廷早日還都汴京,臣就可以天天吃上灌湯包。”
“你還真夠嘴饞的。”李雋笑著數說他的這位知交,道:“這件事,朕想過了。朕以為,還都不如重新定都。”
李雋的話是語驚四座,廖勝功他們的眼睛睜得老大,看著李雋。李雋知道他們想的是汴京光復,回到故都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他突然來個重新定都,勢必引起眾人的震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