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四章 復仇火焰,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古高層聚居的地方,這些高層有幾個雙手沒有沾滿汗人的鮮血?找他們開刀再好不過,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懾作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這一計劃成功的話,蒙古人會非常顧慮。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貧道既感且佩!”清風子讚不絕口,道:“皇上,貧道知道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貴族。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將領,他們都沾滿了華夏百姓的鮮血,殺了他們正該!”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李雋很是期待地道:“哦,有這種地方?請問道長,是什麼地方?”
“周公負成王會諸侯。”清風子沒有直接回答李雋的問題,說了一個歷史典故。周公負成王會諸侯在歷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說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陽會諸侯,接受諸侯朝覲。
“洛陽!”李雋想也沒有想脫口而出,雙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連說了三個妙字,什麼話也沒有說,清風子當然明白這三個妙字的份量有多重,點頭道出李雋之意,道:“這是一石數鳥之計。皇上,貧道認為,善攻者善謀,朝廷可以趁此機會伐謀。”
洛陽號稱東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陽動手的話,無異於在蒙古人的心臟上捅了一刀,對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再者,函關谷已經收復,進軍中原在即,這無異於北伐的先兆,還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鬥志,要他們知道朝廷會保護他們,蒙古人要是敢對他們下毒手,絕不會有好下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知道這事後會有多高興,他們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自會揭竿而起,響應王師北伐,好處有多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伐謀固然是好,請問道長要如何行動?”李雋深表贊同。
清風子摸摸白鬍子,道:“皇上,貧道以為洛陽一行完成之後,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沒有好下場!”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們的使者豈不危險?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雋不無顧慮地道。
殺了蒙古大量貴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圖,對於忽必烈來說無異於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氣極高,哪裡會接受這種示威,說不定會一怒之下殺了使者。
事情還沒有進行,就在為使者的安危擔心,的確難得,清風子非常欽佩,道:“皇上體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貧道欽佩!皇上請放心,貧道昔年曾遊於大都,和忽必烈有過一面之緣,貧道以為他不會殺使者。”
忽必烈這個人,歷史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李雋來到這個世界後與忽必烈交手,真正體會到“盛名之下無虛士”一語的份量。平心而論,忽必烈是個極其可怕的對手,當得起歷史的評價:雄材大略!
李雋早就對忽必烈本人感興趣,清風子這話一下子勾起了他的興趣,問道:“道長以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風子如實答道:“雖然出身蠻夷,卻嚮慕華夏文化,苦讀不輟,石勒夜讀,千古美談,與之相比也遠為不及。若平心而論,貧道認為他是自太祖以後最有成就的明君。”
漢族有過屈辱的歷史,中國有過大分裂時期,但是最終歸於統一。讓少數民族嚮慕的不僅僅是漢人創造的物質財富,還有文化,石勒讀漢書,是歷史有名的故事,成為歷史美談。
其實,忽必烈應該是自唐太宗以後最有成就的帝王,其成就遠過宋太祖。清風子這是委婉之言,給宋太祖留了點臉面。
他如此讚譽忽必烈,與歷史記載差相彷彿,李雋也不驚奇,讚道:“忽必烈難得,道長高風亮節,不忘華夏根本,甘願避世隱居在南山,也不願為忽必烈所用,郭侃之輩足以羞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