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新戰略,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正是這些山山水水才是大宋朝的錢袋子,才是大宋朝的雄兵生長之地。”李雋看著她道:“灩兒,我前前後後想過了,憑大宋朝的實力,此時大舉北伐,實為不智,大宋朝還不具備光復中原,收復汴京的實力。前些時間大舉北伐,我太操之過急了。”

正如李雋所言,南宋此時還不具備北伐的實力,軍政未改,內政不修,依然積弊嚴重,要是此時大舉北伐的話,能不能打打贏,還很難說。現在這局面對於南宋來說是一個意外之財,原因非常簡單,謝道清都給群臣發了遣散費,都以為南宋滅定,卻由於李雋突然來到這個世界,力挽狂瀾所致。一句話:這勝利不是有準備得到的,而是意外得到的。

歷史規律表明,要想在一場大戰中贏下來,取得的不僅僅是軍事上的勝利,還要有內政方面的勝利,方能長治久安。南宋積弊之重,千古之下未有更甚者,就算李雋北伐成功,把大片大片的河山光復,在內政未修的情況,南宋能不能治理好,能不能管理好這些失地,就很難說了。

歷史上一個非常有名的例子就是東羅馬帝國的皇帝查士丁尼大帝主導的羅馬統一戰爭,東羅馬帝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實力重新徵服了西羅馬帝國,統一了羅馬帝國,由於諸多方面的原因最終導致了失敗,東西羅馬帝國又重新出現。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查士丁尼大帝沒有在內政方面有所建樹,要不然的話,由他主導的羅馬統一戰爭將會寫下輝煌的篇章。

現在的情況與此頗為相似,南宋是出了名的“三冗”,冗官冗員冗兵,冗兵在李雋的整頓下基本上得到解決。由於形勢的極度危險,李雋的把大量精力投入了戰爭,處理軍隊中的問題,內政方面還沒有動過,要想憑藉南宋極度低下的行政效率來支撐北伐這樣大規模的戰爭的話,以及大規模重建,真有點天方夜譚的味道。

李雋之所以決定北伐,是因為謝道清之死在他的心頭埋下子一根刺,他想的是在自己引咎退位之前造成一個好的形勢,讓繼位者不得不走下去,不得不把光復大業進行到底。現在,謝道清這根刺已經拔去了,李雋完全沒有這方面的顧慮,這些天重新審視南宋的形勢,才發現其中的問題。

有一條歷史規律:只有高效率的政府才能滿足大規模的戰爭需要。秦始皇發動的統一戰爭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當時的秦國雖然為儒家所指責,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秦國政府機構的效率是非常的高,政令可以很快地下達,很好地給執行。

經過這幾天的思考,李雋已經決定在進行戰爭、創造更加有利的戰略態勢的同時,必須進行內政改革,把南宋的實力築厚,厚到可以應付任何情況。

促使李雋作出這一決定的還有一個情況,處理完謝道清的喪事後,李雋接受文天祥的報告,方才知道情況比他想象的還要嚴重,財政面臨枯竭,兵員有短缺跡象,人力緊張。大規模的戰爭會造成這些後果,原本是很正常的事情,李雋也不奇怪。讓李雋奇怪的是財政居然會有枯竭,以他的估算,原本可以支援戰爭。經過了解方才知道,並不是沒有錢,而是錢給黑手黑掉了,也就是我們現在的說的給地方官員巧立名目收入腰包了,給他們貪汙了,造成國庫空虛。

要是不把這些黑手斬斷,永遠也別想有一個充實的國庫。要斬斷這些黑手的最好辦法,就是修好內政。

大舉北伐是朝中大臣和老百姓的一致看法,沒有人提出異議,要不是趙孟謀逆使這一大業沒有如期舉行的話,肯定是早就大軍齊出,直逼中原,揮師汴京了。現在,李雋卻認為不該北伐,還自責甚深,著實太出人意料了,全皇后又一次驚奇了,問道:“皇上,不會吧?這是朝中大臣們一致公認的事情,他們對皇上興師北伐大加讚賞,還有好多人賦詩呢。”

“真理,有時候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李雋引用偉大領袖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長生不死:我是歷史一根刺

冰玉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