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六十五章 群星閃耀,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軍,江南得以保全,皆將軍之功。將軍焦山一戰,雪卻一年前焦山一戰的恥辱,大長大宋朝軍威,揚我國威。”
張世傑自責甚深道:“皇上,這都是臣無能,請皇上降罪。”
李雋忙安慰道:“將軍力戰為國,何罪之有。勝敗兵家常事,一年前朝庭在焦山一戰中是敗了,一年後我們不是贏回來了嗎?將軍不用放在心上。”
“皇上言重了,這都是皇上聖明,將士們拼死殺敵的功勞,臣無尺寸之功。”鄭靜和忙謙道。李雋所言並非虛語,要不是鄭靜和在焦山打敗蒙古水軍,重新奪回長江水道的控制權,天知道蒙古援軍什麼時間來到江南。即使李庭芝和張世傑趕來江南,要是忽必烈大舉增兵的話,後果依然是嚴重得多。
“鄭將軍謙虛了。”李雋對鄭靜和謙遜的態度大生好感,看著李庭芝,只見這位名臣身材高大,很是英俊,按現在話來說,是一個美男子,要是往大街上一站的話,肯定會引來一片少女的尖叫聲。可惜的是,在他英俊的臉龐上多了少許皺紋,破壞了原本的美感,雙鬢已經見華髮了。不用說,這都是長期沒有得到朝庭支援,獨自主持淮東軍政事務操勞所至。
李庭芝,號祥甫,出生之日有芝生在屋樑上,有人說這是吉祥徵兆,就給他取名庭芝。儀容不凡,少有偉才,遠勝常人。十八歲那年,預言守隨的南宋官員會激起民變,勸告家人遷走,在他再三勸說下,家人才不情願地遷走,後來隨地果然發生了民變,別家都倒了黴,他家卻因聽了他的話遷走才避免於難。
歷任南宋要職,就是賈似道也對他青眼有加。揚州地處前沿,遭到蒙古軍隊的進攻,朝庭議守揚州人選,理宗就說沒有比李庭芝更合適的人選,於是李庭芝成了唯一人選去到揚州這前沿之地。正是在他的努力之下,已成危地的揚州才轉危為安。
當臨安給攻下後,謝道清在押去大都的路上,曾派人勸李庭芝投降,李庭芝嚴辭拒絕,說:“只聽過受命守城,沒聽過受命投降。”後來,謝道清又派使者持她手書來招李庭芝投降,李庭芝直接命人把使者射殺。
儘管城裡糧盡,軍人已經把自己的兒女殺了煮著吃了,感於李庭芝的忠義也沒有人有投降的打算,仍然是力戰不休,阿術在揚州堅城下費盡了心思,始終拿他沒有辦法,要不是叛徒朱煥投降的話,打下揚州還不知道到什麼時間。李庭芝得到城破的訊息時,想跳到蓮池裡淹死,由於水淺淹不死,給蒙古人俘虜,阿術多次勸降都給他拒絕了。叛徒朱煥說揚州之所以難以攻下,給蒙古軍隊造成重大傷亡,都是李庭芝和另一個力主抗戰的將領姜才的過錯,把李庭芝和姜才給殺害了。
一提起南宋名臣,人們就想到文天祥,那是因為他“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這句詩。其實,李庭芝的氣節一點不在文天祥之下,要說到軍政才幹的話,李庭芝比他傑出得多,正是他的努力,才把阿術幾十萬大軍牽制在揚州之地,阿術攻打揚州可以說用出了吃奶的力氣都打不下來。
李庭芝還有一個為人稱讚的品德,就是獨具慧眼,能夠發現人才,很喜歡提攜後進,只要有才,給他發現了肯定會重用。
對李雋來說,李庭芝這個人的大名是早有耳聞,還是如雷貫耳。李雋讀史讀到李庭芝傳為李庭芝的忠義感動,忍不住唏噓,慨嘆“生平不逢此人,誠人生遺事”,早就想一睹他的尊容,沒想到竟然成真,心中那個激動就是不筆墨所能說得清的了,比起當日見到文天祥這位千古名臣時的心情還要激動,大叫一聲:“祥甫!”一下子把李庭芝抱在懷裡,抹著眼淚道:“祥甫,終於見到你了,我好高興。”
李雋這作法不要說在禮法制度極嚴的宋代,就是在現代一個上級如此對待下級恐怕都會有人指責說不合理,有損他的身份。可李雋實在是激動,哪裡還顧得上這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