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十九章 新的威脅(下)(2),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忽必烈擊掌讚道:“忠和所言極是,伯顏也是這樣處理的,已經給他摧毀了不少。鋼弩還不是最可怕的武器,可怕的是南朝把火yao打成包,外面包以石子,再捆紮起來,在我們騎兵陣裡爆炸,一炸一大片,傷亡慘重。第一次會戰,就損失了兩萬多騎兵。”
“這是個好主意。”郭侃一下坐起來,讚歎不已。
忽必烈說得正入神,沒有發現郭侃的變化,接著道:“我們的騎兵都是輕騎兵,在密如雨點的打擊面前成了活靶子,根本就沒有逃生的可能。”
郭侃稍一凝思道:“這倒是個讓人頭疼的問題,這問題要是不解決的話,我朝騎兵優勢將不復存在。”心裡想的是:“怪不得皇上如此焦慮,原來遇到這等棘手的事情了。”
蒙古是以騎兵起家的,正是依靠騎兵的優勢才建立了龐大的帝國,可以說騎兵是蒙古立國的根本,現在這個根本受到威脅了,問題是非常嚴重。
“正是。”忽必烈不無憂心地道:“忠和可有良謀?”
郭侃沉思了一下,道:“有了。可以組建我們的重騎兵,給馬覆上厚甲,遮住背部頭部,人就穿上重甲,如此一來,馬腿仍是軟肋,但是被攻擊的部位少了許多,損失會減少很多。”
郭侃真不愧為神人之稱,一轉眼功夫就想到了應對之策。
“這辦法不錯。”忽必烈很是贊同,道:“如此一來,我朝騎兵的作戰方式就要改變了。”
郭侃發表自己的看法:“改變也是區域性的,不是全部。臣以為,可以組建一部分重騎兵,再裝備丈多長的騎槍,衝刺能力非常的可怕,特別適合於衝擊敵人的堅固陣勢。臣一直認為,我朝的輕騎兵輕便靈活,利於野戰,機動性強,利於長途奔襲。一旦遇到敵人的堅固陣勢,就缺少衝擊敵陣的有力武器,只能邊打邊撤,利用騎射優勢在運動中消耗敵人。
“拔都元帥西征時就曾遇到敵人環結車陣阻擋我朝大軍的事情,拔都元帥充分利我朝騎兵的機動性抄襲敵人的後方,佔領敵人的重鎮,迫使敵人投降。這雖是經典戰例,也有迫於無奈的成份在裡面。要是我們有重騎兵,可以衝亂敵人陣勢的話,臣以為拔都元帥就不會選擇迂迴戰術,會選擇正面突陣。”
(按:我個人認為,蒙古的第二次西征,也就是拔都西征採取的大迂迴戰術很多,這和蒙古缺少衝陣的利器有很大的關係。拔都西征時,蒙古騎兵是輕騎兵,非常不適合與有堅固陣勢的敵人正面作戰,拔都採取迂迴戰術也就成了必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觀點,或許不對,還請讀者原諒。)
“精闢!”忽必烈讚賞之極,道:“對於這一點,朕也有同感。我們太倚賴於輕騎兵了,沒有重騎兵是不行的。我們就借這機會打造我們的重騎兵,有了重騎兵這把利器,我們就不用再害怕敵人厚重穩固的陣勢了。”
“皇上,臣以為當務之急是先組建一支重騎兵,派去江南,與伯顏在臨安會合,全力拿下臨安。”郭侃充分發揮了他的才智,道:“重騎兵的組建就在襄漢之間進行。一來襄漢之間可以作為出發基地,免去了由北而南調動的麻煩,節省了時間體力。二來,襄漢之間是漢地,是我朝科技發達的地區,製作厚甲方便。”
(按:要是有人問蒙古人真正的軟肋是什麼?我個人認為蒙古人並不缺乏武勇精神,他們真正的軟肋不是其他,而是沒有高度發達的文明支撐的發達科技,這才是蒙古人衰落的真正的原因,至少在中國部分是如此。在元末農民戰爭中,漢人使用了很多火器,蒙古人就失去了原先的優勢。
這正如一個學者所說的那樣,是先進的武器使可怕的遊牧民族沒落的。)
蒙古人沒有先進的科技,軍備只好在擁有先進的漢地來製造了。熟知歷史的人都知道宋朝的科技高度發達,就是在軍事上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