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糧食危機(中),重生之宋武大帝,殷揚,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根除婦女喝粥的悲劇,文天祥是一千個一萬個願意,考慮到眼下的困難,不太適合時宜,奏道:“皇上,臣以為事有緩急輕重,時下應以打退蒙古為第一要務……”李雋搖手製止文天祥再說下去,道:“增加賦稅不一定要靠提高稅率,還有其他的方法可以使用。提高糧食的產量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李雋深入研究了中國歷史之後說出一段發人深省的話:“歷朝歷代所謂的仁君給老百姓的好處不過是減免稅賦,省一些好處給老百姓,好象減稅是靈丹妙藥似的。這就好比一個本就不大的燒餅哪裡夠分,國家吃飽了,老百姓餓著了;老百姓吃飽了,國家又窮了,總是那麼的矛盾,好象不可調和。其實,解決這問題的根本之道在於重視科學技術,推廣教育,發展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創造出大量的物質財富,則國強民富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正如李雋所說,不僅中國歷史是如此,整個世界歷史都是這樣,碰上一個好的君主,推行輕徭薄賦的愛民政策,老百姓會得到一些實惠。要是生不逢時遇上一個不好的君主,不說橫徵暴斂,就是稍微加點稅,讓原本就因為生產效率不高創造的不夠用的物質財富更是不夠分配,老百姓就只有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就會有人揭竿而起,弔民伐罪,救民於水深火熱之中,當他們成功之後又會重複被他們推翻的人曾經犯過的錯,敲榨起老百姓。這就形成一個怪圈:貧窮,貧窮,再貧窮,從生到死都是赤貧。
李雋感慨萬千,對中國提出的“科教興國”戰略舉雙手贊成,心想自己可以從現代科技中選擇一些適合當時條件的技術進行推廣,把燒餅做大,讓國家和百姓都有吃的,不用再因為爭食而發生矛盾,甚到發生戰爭。
提高糧食產量固然是好,文天祥他們做夢都想,鑑於當時的科技水平,只能是個美好的夢。歷朝歷代,都曾為農業投入了不少,收效甚微,李雋提到這一讓人傷腦筋的事情,文天祥他們的腦袋一下子大了許多。
李雋明白他們的心思,微微一笑,道:“我繪製的水泥窯除了可以燒製水泥以外,還可以生產矽肥,配合腐質土,農家肥,能夠提高一到四成的產量。矽肥的生產和使用,要在大宋境內全面推廣。嗯,先在有條件的地方先推廣,等條件成熟了再推行到全國。”
農作物的肥份主要是氮磷鉀三元素,現代研究表明使用化肥可以增加產量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五十。氮肥是最主要的肥份,化學生產的工藝過於複雜,根本就不是南宋的科技水平和工業水平能夠承受的,生產氮肥好比千年前的人類夢想飛天一樣遙遠,不可企及。
磷肥的生產要使用硫酸和耐腐蝕材料,這也是南宋當時的工業水平不能承受的事情。
鉀肥的工藝要簡單一些,也不是倉促之間就能生產出來的。唯有含有多種元素的矽肥可以在不改造水泥窯的條件下生產出來,效果雖然不如氮磷鉀三種化肥明顯,也是一種不錯的選擇。
我們國家有很多小水泥廠,生產出的水泥沒有太大的市場競爭力,為了促進小水泥廠的轉產增效,曾經推行了一個矽肥專案,李雋是知道的,思慮之後,決定把這一用得上的肥料生產出來。
矽肥生產一事,在李雋的推動下,很好地被推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糧食產量得到極大的提高,根除了婦女終生喝粥這一歷史悲劇,完成了李雋的一大心願。(按:矽肥的主要原料是石灰質原料和粘土質原料,燃料為煤。投料前和燒製完成後都要粉碎成粒。當時,沒有粉碎裝置,李雋考慮之後,結合實際設計了一套使用畜力和水力的粉碎機械,效果和現在的粉碎裝置比起來效果差得太多了,在當時還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更重要的是能夠完成粉碎任務,就是時間長些而已。每畝使用50~~125kg矽肥,可以增產8%~~35%。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