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蘭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節,了不起的唐伯爵,暮蘭舟,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作者有話要說: 一起同過窗
☆、第12章 第一個參觀者看展覽都看哭了
十一月二十七日,西海區博物館在官網和官微上宣佈修繕完成,重新開館接客。但由於其官網幾乎沒有流量,官方微博粉絲數量還沒破萬,其中大多還是渣浪塞的殭屍粉,所以知道的人微乎其微。
十點半,劉頓來到西海區博物館,門可羅雀,不,是個雀都沒有。
同樣是博物館,國光博物館近期連預約名額都沒有了,西海區博物館開館第一天上午只有劉頓一個參觀者,包場了。
劉頓以為自己記錯了時間,開啟手機,重新看了一下官微釋出的開館訊息,確認無誤,走到入口處,敲了敲緊閉的玻璃窗,“請問今天可以參觀嗎?”
看門大爺拉開玻璃窗,用圓珠筆指了指“歡迎免費入場參觀”的標籤,扔出一個登記簿,“姓名,身份證號碼。”
登記完畢,開始入場,過了安檢門,劉頓對其他藏品毫無興趣,直奔主題,問安檢人員,“請問介紹綠島歷史在那個區域?”
“第二棟城堡都是。”
巴伐利亞風格的百年古堡,縱使通著暖氣,也有股滲人的涼意,光腿穿著香奶奶過膝透明長靴的劉頓重新扣上貂皮大衣衣釦,沒有摘帽子,喝著超大杯拿鐵從頭開始參觀。
博物館按照時間順序佈置的展臺,首先是三里河古人類遺址,對於劉頓這種普通遊客而言,所有的古人類遺址都一樣,各種尖利的石頭、石斧、動物骨頭、破碎的陶片、完整的罐子等等。
隔行如隔山,劉頓對文博類知識一竅不通,在她眼裡的古人類遺址,和直男眼中的口紅色號本質是一樣的,儘管千差萬別,她也看不出區別。
在她看來,這個綠島的古人類遺址唯一不同的就是有蚌殼磨的刀和鐮,另外有個坑裡全是貝殼,另一個坑都是魚鱗。
此外,展臺有個古人類吃飯的群雕像,男男女女圍著一個火堆,火堆上面烤著一條魚,靠海吃海,這個道理劉頓還是懂的。
一路走馬觀花,古堡二樓就到了近代,咖啡喝完了,劉頓找不到垃圾桶,只好繼續拿在手裡。
近代史從德國佔領綠島開始,大多是照片,德國建了機車廠,製造火車,建了火車站,把鐵軌一直鋪到海邊碼頭。
德國人建立啤酒廠,如今機車廠、火車站、啤酒廠都還在正常經營。
德華銀行髮型的貨幣、德國的紡織廠、大學、教會學校,最後是法院和監獄,正好是劉頓參觀的古堡,造型和以前一模一樣。
古堡的一塊破磚頭還在她房間裡擱著,驅邪鎮鬼呢。
然後到了日據時期,日本人接管了德國人的產業,建了更多的工廠,敲骨吸髓的從殖民地獲得利益,其中紡織廠規模驚人。
有一個展臺是專門介紹富士紡織廠的,櫥窗裡貼著一張一九八/九年的《綠島日報》,報紙用整版來介紹了日據時期的富士紡織廠和經過新中國改造後的紡織廠,標題是《兩代紡織女工,兩種人生命運》
四張照片,新舊紡織廠,以及劉頓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結婚照,和觀海路七十七號墓園的照片一模一樣。
“……萬惡的舊社會把人變鬼,在日軍的轟炸下,吳淑琴和家人走散,一路乞討到綠島,為了謀生,吳淑琴成了富士紡織廠的紡織女工,每天工作十四個小時,住的是大通鋪,吃的是窩窩頭,雙手滿是傷痕。”
“在殘暴貪婪的日本資本家眼裡,紡織女工只是賺錢的機器,一旦發現有人生病,怕傳染,就立刻辭退,扔到海灘自生自滅。一個寒冷的冬天,吳淑琴不堪勞累,病倒了,被下令捲鋪蓋辭工。”
“……在富士紡織廠當會計的劉徵救了吳淑琴,他們相愛,結婚,兩個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