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劍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20章 要算大賬贕謯搾,崇禎大明:從煤山開始,寂寞劍客,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對經濟發展略有涉獵的就都知道,發展經濟一般只有三類手段,一曰投資,二曰外貿,三曰消費,大明現在正處於工業發展初期的爆發增長期,工業總產值不是五年翻番,而是一年就翻番,但是崇禎還是嫌速度太慢。

所以,崇禎還想給大明的發展提提速。

但是投資和外貿已經進入到了瓶頸期。

制約投資增長的不是資本不足,而是勞動力不足。

制約外貿增長的則是外需不足,來自海外的購買力已經跟不上大明產能的瘋狂擴張,像紡織行業、瓷器行業以及製茶行業,外貿佔比跟內需相比已經下降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現在國內市場才是大頭,絕對的大頭。

舉個例子,絲綢,崇禎17年之前江南的生絲產量大約在1700萬斤,按平均10斤一匹絲綢進行計算,大約可織170萬匹。

其中用於外貿的絲綢約80萬匹。

也就是說,將近一半絲綢用於出口。

可到了崇禎22年,江南的生絲產量增長到了3000萬斤,織成絲綢將近300萬匹,可是用於外貿的絲綢卻下降到不足50萬匹。

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大明的內需在暴漲。

隨著工商業的爆發式增長,再加上幾十萬新軍將士以及近百萬鎮兵,大明國內已經湧現出了一個數量超過兩百萬人的新富群體。

這個新富群體對美好生活有強烈的嚮往。

而絲織品,就是美好生活的最典型特徵。

這就是崇禎的邏輯,這600萬元發下去,瞬間又能造出3萬個新富,就能直接往市場上投放600萬的基礎需求,考慮到產業鏈放大,這600萬的基礎需求至少能拉動4倍甚至於5倍的內需放大,也就是2400萬到3000萬需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