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五百七十六章 裕溪河,楚臣,更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歷陽戰事以千餘守軍出城投降劃上暫時的句號。
這一戰最激烈的,並沒有發生在歷陽城的攻奪上。
淮西禁軍倉促撤走後,溫博遣兵接手歷陽城的防禦,自然也是深刻意識到歷陽城雄峙巢湖、長江的戰略地位,考慮到楚軍反撲北岸會進攻歷陽,因而除了精銳守兵,也是將當時手裡所剩無幾的床子弩等戰械優先送入歷陽城,就是想著加強這麼一座雄峙巢湖東岸、南窺長期的重鎮的防守。
周處率部進逼城下,在城池高險、四周有護城濠環護的歷陽城前,也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能強攻下來。
僅僅將十數架笨重的壕橋車部件,透過江灘運到城下組裝起來,開啟直接進逼城牆腳的通道,就很費了一番氣力。
等這些準備工作都做好之後,架起來的旋風炮都還沒有將歷陽城西城樓轟塌內,先是被圍困濡須山東南的敵軍被擊潰,繼而是溫博、趙明廷被迫率部後撤,放棄進援歷陽的計劃,歷陽守軍見堅守無望,外無援兵,最終選擇投降,而這時周處所部在歷陽城下總共就損失了數十名將卒,戰事自然是遠談不上激烈。
不過,攻陷東關鎮,在濡須山東南圍攻擊潰三千敵兵,以及在浮槎山西麓以及滁河沿岸攔截敵援,戰事之激烈、損失之慘重,與浦陽河口一戰相比,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相比較浦陽河口一戰,現在又過去近一個月的時間,南線壽州軍緊缺的物資條件得到進一步的改善,戰鬥力也恢復到相當程度,這使得棠邑兵的傷亡也要比前兩次戰事慘重得多。
棠邑兵在幾個戰場犧牲的將卒,加起來累積高達四千餘人,受傷者更是高達五千餘人。
如此慘重的傷亡,使得棠邑兵持續作戰的能力大減。
韓謙為了維持將卒士氣不陷入低落,授田等事也必須保持與浮槎山、滁河防線建設同步推進。
不過,壽州軍在歷陽境內的五千守軍,除了被殲近兩千人,逾三千人因為道路被截斷,只能選擇投降或被俘——這些對壽州軍而言,是淨損失。
此外,試圖突破棠邑兵在浮槎山及滁河沿線的攔截南下增援,壽州軍也累計有七八千人的傷亡,兼之又沒能奪得繼續發動進攻的有利地形,其短時間內也沒有繼續進攻棠邑兵浮槎山及滁河防線的能力。
短時間內,雙方在巢湖以東,沿滁河、浮槎山一線的對峙暫時算是稍稍緩和下來,形成一個新的平衡。
此時淮河冰層消融,由於淮河兩岸的堤壩年久失修,上游形成的凌汛漫過殘堤,使得淮河中游南北兩側的潁徐霍壽等州,在雨季來臨之前,就洪水滔天,道路河渠被沖毀。
這也使得梁國腹地往南輸送物資變得極其緩慢,這對韓謙守棠邑是個好訊息,不用擔心壽州軍短時間內有能力發動大規模的反攻。
不過,潛入巢州北部的斥侯,也察覺到壽州軍在壽州南部大規模徵用民夫,疏浚南北淝水間的渠道,應是總結歷陽一戰的教訓,想著以最快速的速度,將樓船軍一部分戰船,部署到巢湖北岸地區。
同時,壽州軍在滁州的兵馬,在磨盤谷南側修築營寨城壘,也有一部分駐守鍾離的精銳兵馬,往南進入石樑縣。
他們顯然是看到棠邑兵有從東西兩翼切斷滁州兩翼與外界聯絡的意圖,故而有意在戰事僵持期間,加強東南側的防禦縱深,確保滁州城與石樑縣、與鍾離以及北面的濠州城,形成一體,打破掉棠邑兵的企圖。
韓謙這時候也沒有能力對壽州軍的這些動作加強限制,一方面棠邑兵後繼無力,急需休整,補充新的戰力,一方面短時間內他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除了撫卹傷亡,幾處營城要修築、完善,要屯墾授田、要修築馳道、要疏灘河道、要安排滯留五尖山脈之中的軍民南撤方案,韓謙在戰後也是馬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