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五章 顧慮,楚臣,更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思州地廣人稀,短短七八日就有四五千暴民聚集作亂,規模已經可以說是極大,楊氏即便能平息民亂,也會元氣大傷,削弱對婺川地區的控制。
倘若僅僅是思、渝兩州之事,當然應該趁機提出將州界往南推移,以便渝州能佔得更多的地盤。
不過,事涉蜀楚兩國,事情就要複雜得多。
即便此時楚國內患未定,但已完全控制富庶的太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荊漢平原及附近的區域,領有四十餘州、兩百餘縣的地域,人口規模是蜀國的三四倍。
此外,雙方雖然都面臨梁國的威脅,但認真揣測下來,蜀國面臨的威脅要更嚴峻、更迫切一些。
楚梁相接之地,分東中西三線,東線為信王楊元演所佔據、中線為安寧宮及徐氏所佔,唯有西線乃是楚國的嫡系兵馬鄭暉所部。
從另一個角度,梁軍相當長的時間內,根本無需考慮楚軍來自東線與中線的威脅,這時候只需要派一部精銳守住南陽盆地北面的蔡州、汝州,便能集中兵力,從關中長驅挺進蜀國。
而一旦梁國佔領蜀國,便能在地理上對楚國佔據高屋建瓴的優勢。
曹幹拜見過郡主,與韋群回到都亭驛後,便一直在思量這事。
他心裡想,換作他坐在梁帝朱裕的位子上,只要條件允許,也必然先考慮伐蜀,而不是直接南下與楚軍主力糾纏。
這種情形下,曹幹便覺得兩國應該儘快化解分歧、締結盟約,而不該貪圖小利,在思渝州界這事上糾纏下去。
韋群怕擔干係,猶豫不決,曹幹還是勸他早做決斷,無需遣人趕回蜀都請示國主,路途來去少說要耽擱兩三個月的時間。
只是曹乾的這個想法僅維持了一個夜晚,次日午時,雲朴子便趕到都亭驛登門求見,叫他改變了主意。
雖說這次見面,依舊有大楚鴻臚寺的官員作陪,但飲酒時,雲朴子喝得醉意酣然,拿著酒杯走到曹幹身邊,熱情洋溢的說幾句私己話,鴻臚寺的官員還能伸長脖子,將腦袋湊過去監聽?
“郡主要老道給曹大人捎句話,郡主說她與渝州若想無憂,唯敘州可依……”
雲朴子老老實實將清陽郡主的話,原封不動的傳到曹幹耳中,便拿著酒杯,步履蹣跚的走回到對面的酒案後,似乎是真喝醉了。
曹幹卻是禁不住愣怔了半晌,才回過神來,接下來飲酒時便滿心在琢磨這句話的意思。
當然,曹幹也不會聽了雲朴子的傳話,便會信之無疑。
驗證卻也是容易得很。
大楚內患未靖,面對梁軍的威脅,比大楚更為弱小的蜀國,是天然的同盟。
朝臣不希望看到王貴妃在後宮太過強勢,但對蜀使的態度卻相當的客氣。
延佑帝也是很快便國宴款待韋群、曹乾等蜀使,也特意召清陽作陪。
清陽在這種宮宴場合,隨時都要坐在延佑帝楊元溥的身側,不便,也不可能多說什麼不合時宜的話,但曹幹想要驗證一兩件事,自然有很多巧妙的說辭。
在確定清陽的傳話無誤後,曹幹也沒有跟韋群說詳情,只是改口要韋群暫緩遞交國書,等他親自回蜀都稟奏此事再做定度。
韋群看到曹幹突然間轉變態度,雖然有很多可疑的地方,但他還是不敢擅作主張。
他是與世子清江侯較為親近,卻也不是清江侯的死忠,這時候也只是希望曹幹能儘快趕回蜀都,拿到國主新的旨意後再說其他,這樣他才能避免淪為長鄉侯與清江侯鬥爭的犧牲品。
…………
…………
曹幹一路沿驛道先馳快馬經荊州趕到夷陵,然後從夷陵乘漿舟到夔州,再換快馬趕赴渝州,一路通關過境沒有半點阻礙,見到長鄉侯王邕時,已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