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八十一章 軍購,楚臣,更俗,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籌備繼續沿沅江往武陵方向用兵外,還要著手對沅陵平民的賑濟。
馬融不是洗射滔,他率殘兵敗將逃走之前,差不多將城內的儲糧都燒為灰燼,除了諸姓親族及眷屬能夠返鄉外,城內差不多有八九千平民手裡沒有半點存糧。
此外,辰州的州縣衙門都要運轉起來,加上戰事對農耕的破壞需要立時恢復,辰州每個月少說還額外需要六七千石粟谷。
以洗英為首的辰州土籍大姓,目前所認捐一萬石的粟谷,頂天就能讓辰州支撐一個半月。
這就是不行田稅新政的弊端。
要不然的話,僅僅是補徵過去兩年的秋糧,辰州少說能徵得十數萬石的糧谷,非但不用為錢糧之事發愁,武陵軍甚至還能繼續募卒擴編。
當然,不要說天佑帝的旨意,鄭氏本就是黃州大族,沒有到火燒眉頭的危急關頭,鄭暉也不可能在辰州推行田稅新政,甚至有時候直接將錢糧攤派下去,也要遠比推行新政不那麼敏感。
行軍作戰,還是要儘可能就地籌糧;籌不到就派兵去搶,也是常態。
“我那邊每個月差不多擠出三千石糧用於賑濟,但糧食不宜直接送出去,或者可令這些需要賑濟的民眾,參與到修繕城池、修造碼頭中來。”韓謙說道。
韓謙從來都主張以工代賑,一方面是施捨這樣的恩義,並不會收穫多少感激,另一方面他不想修繕沅陵城的城池、碼頭,再額外掏大筆的錢糧出去。
戰事持續到三月,武陵軍所徵用的人馬已經有八九千人,前後積累三千多人的傷亡,加上死傷撫卹、戰功獎賞,每天花出去的錢糧便跟流水似的。
即便在戰前,敘州為今年的戰事開銷籌備了十萬石糧谷、三萬餘緡,但也未必能支撐多久。
畢竟水營步營及輜重營八九千人馬的基礎糧餉,每個月就需要一萬四五千石糧谷才能維持。
鄭暉統兵作戰多年,自然清楚戰爭就是一個無底洞,但韓謙這時候還能每個月再擠出三千石糧來,他也是大為意外,心想誰統兵作戰,有韓家父子這樣的人員主持軍務政事,大概可以說是舒服到極點。
能額外擠出這麼多錢糧,主要也是虧得與沅江上游的州縣番寨恢復商貿往來。
一方面匠坊所生產的布匹、鐵器、雁蕩春、從鄉民手裡收購的茶藥能源源不斷的販賣出去,換得香料、騾馬等物回敘州,再從鄉民手裡換購糧食,一方面敘州也恢復鹽茶鐵等過稅及市泊稅的收入。
這兩者相加,敘州每個月差不多能額外提供四五千石糧谷。
目前收復辰州全境,與辰州的商貿恢復過來,這部分收入還能繼續提高。
討論後續對潭州的用兵,以洗英為代表番營將領,希望韓謙能為所募將卒提供更多的兵甲,韓謙攤攤手,說道:“不是韓謙吝嗇,實是陛下不許。”
洗英老臉漲得通紅,一時想不到有什麼話反駁韓謙。
敘州廢除了徭役,武陵軍實行的是募兵制,將卒應募,不僅平時的口糧外,每個月還額外發放價值一石糧的兵餉,除了兵甲外,兵服鞋襪等一切生活必需用品,也都是軍中配給。
辰州沒有推行新政,番營一部分乃是諸姓手裡的私兵,一部分是從有徭役在身的番戶裡抽丁,軍中僅負責供給必要的口糧等少量必要的物資,不僅刀弓兵甲都需要自備外,甚至宿營的帳篷都要一隊將卒共攤。
所以,韓謙雖然總管後勤輜重,即便繳獲的兵甲戰械,也都送到輜重營修復,卻沒有給番營提供精良兵甲的義務。
韓謙能將武陵軍的指揮權交給鄭暉,鄭暉乃至張平,都不可能在這事上幫洗英說話,即便要說話,也與制不合啊。
“我等出錢糧購之呢?”洗英忍氣吞聲的問道。
番兵作戰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