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水先生007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一回 五教合一本來天 放下掛礙譜新篇,創世紀之東遊記,鏡水先生007,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細細地品味這個世界,你會發現非常有意思。我們都知道,這個世界是無極生有極,有極生兩儀,兩儀化三清,三清化五行,五行之後才出現的人。大到天體的執行,小到原子的運動,所有的一切相互之間都有著必然的聯絡。
在這個世界上,上有五方:東、南、西、北、中;下有五行:金、木、水、火、土;人身有五臟:心、肝、脾、肺、腎;人人都有五指,左右手為十,雙手合十成一,暗示大道運轉法則:一而至九,九九皈一。腳趾頭也是五個。人間有五教:佛教、道教、儒教、基督教、伊斯蘭教。所以這五教也是自然運化的必然結果。
傳說人類在上古時期(原始社會),內心純樸沒有汙染,生而死死而皈天;從中古時期(奴隸社會)人類的靈魂汙染嚴重,殺伐因果太深,於是地獄形成用以消除人類造下的業障。
同時上天為挽回人道,派燃燈下界主持安排懲惡揚善扶弱濟貧,這才有了中國的《封神演義》一說(青陽時期)。
然而從那以後,人性更加不堪,道德淪喪。五老傷心欲絕,於是分靈下界講說道法,教化眾生,於是有了五教。儒教的先驅是孔子,道教的先驅是老子,印度佛教的先驅是釋迦牟尼,基督教的先驅是基督,伊斯蘭教的先驅是穆罕默德。
然而這五教能不能合一?相信這是所有的修行人都在思考的問題。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五教,為什麼有五教,然後再來論五教能不能合一,以及如何才能合一。
(一)儒教
五老分靈下界的時候正是中國春秋戰國前後的那段時間。面對滾滾而來的人性的貪婪和對王權物慾地追求,五老所面對的也都是異常艱難惡劣的社會現實。周朝衰敗後,由於七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的君王都想江山一統掌管天下,因此當時的招賢納士之風非常盛行。每個國君都在招攬天下豪傑英雄據為己用,因此當時的政治、軍事、禮儀、文化、道德教化之風非常盛行,因而有了“百家爭鳴”之說。
孔子就是誕生在那個時代。他一生為之奮鬥的目標就是教化人們不要走極端,要學會中庸之道。凡事要剋制自己的貪心慾念,要學會上古周朝時代的道德禮儀之風,簡稱“克己復禮”。
然而孔子周遊列國,一生顛沛流離。這位“大成至聖先師”,在列國推銷自己的治國方略,卻“窮乎陳蔡之間”,被服勞役的人圍困於野外,連野菜湯都喝不上,整整七天沒有吃到一粒糧食!
《呂氏春秋》對孔子此窘描述得非常精確生動,說他“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晝寢”。想想一個人餓得發昏,乃至白天都在睡覺,該是怎樣的一種窘迫處境。
讀到這裡,我們眼前很自然地就出現了一個躺臥行榻、肘撐頭顱、手撫飢腹的聖人形象。再好的道理,再合理的方略,在暴政橫行、戰亂不堪、民不聊生、不明道理的現實面前,也絲毫髮揮不了作用!
(二)道教
老子(前571年左右~前470年左右),姓李名耳,字伯陽,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厲鄉曲仁里人。我國古代偉大的哲學家、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
老子曾在東周國都洛邑任守藏吏。相傳晚年著成五千言《道德經》後,騎青牛出函谷而去,飄然不知所蹤。後被唐皇武后封為太上老君,世界文化名人,百位歷史知名人士之一。存世有《道德經》(又稱《老子》)。其作品的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祖。歷史上的記載就是這些,至於為什麼出函谷關卻隻字未提。
老子的教法不論在當時那個時代還是在我們如今的年代,都有無法言說的道法力量!世界許多文人學者都在研究考證《道德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