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2.0 一身轉戰三萬裡!
顧四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唐武德2.0 一身轉戰三萬裡!,[大唐]武皇第一女官,顧四木,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事的捷報卻又屢屢傳來,聽聞師父打出瞭如此彪炳的遭遇戰,以及最後竟然打到了西海,裴行儉整個人又喪掉了。
連王神玉都覺得不對勁了,還請他去酒肆喝過酒。
於是此番朝廷備滅百濟之戰,裴行儉再次懇切上奏疏,想要隨軍。
而這次的理由,是學軍法——他之前被貶西州,是打過西域戰的,對於荒漠和高原都不是特別陌生。
但海戰真的沒打過!
因而裴行儉對隨軍百濟之戰的渴望,甚至超過了上次平叛西域。
這次,皇帝準了。
畢竟皇帝也知,無論李勣與蘇定方兩位大將多麼能打,他們也已經年過六旬。
總不能過十年後,還讓兩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去高原、去海域。
傳承最要緊。
此番滅百濟,又是水陸同戰,便是將他們畢生作戰的心血智慧,傳承下去的時候。
正月初,皇帝正式下旨,此番徵百濟——
中郎將薛仁貴為副將,隨軍李勣。
吏部侍郎裴行儉為副將,隨軍蘇定方。
還是那句話,姜沃每每想到這個陣容,就真心希望百濟國早投降早解脫。
而在大軍出征前,姜沃還在意一件事。
顯慶四年的年尾。
所朝諸蕃之中,多了一個國家:倭國。
自然,倭國不是第一次出現在大唐。最早的倭國使臣,出現在貞觀四年,自此,倭國便以‘大唐國者,法式備定,珍國也,常須達。’為由,陸陸續續又派了兩回使者兼學生來。[2]
這一次,已經是倭國第四次派遣使者至大唐了。
但這一次,不同。
且說,自去歲起,崔朝已經回到了鴻臚寺——
比起國子監,他自己一直更傾向偏愛鴻臚寺。
而吏部‘資考制’確立後兩年,國子監內算學科明法科日興,已經不太需要他去幫著招收學子了。六學裡許多學子都會主動報一門算學課。
正好原本的鴻臚寺正卿年老致仕,鴻臚寺少卿順位升至鴻臚寺正卿,崔朝便請命回鴻臚寺。
皇帝授他鴻臚寺少卿職。
說來,崔朝的性格和為官作風,讓姜沃來看,便是那種最好一世做一把手的人。
有的人,天生不適合當要決斷安排所有事的一把手。他的性格太平太穩,本人又完全沒有銳意進取的意思。
他自己也是更願意做一把手。
就像在國子監,崔朝做司業,上面也一定要有國子監祭酒才行。這樣他就可以只做好自己的事,而不用統籌安排所有人。
崔朝既在鴻臚寺,自倭國使者進京後,姜沃就常向他問起倭客事。
而崔朝對她的情緒一向很敏感,不過幾回就察覺了:“你不喜歡倭國?”
大唐屬國眾多,姜沃很願意聽這些屬國的事兒,崔朝與她提起的國度很多,但每次提到倭國,就覺得她有種隱約的牴觸。
崔朝不免好奇緣故。
因倭國與大唐往來實在不多。
姜沃只道:“就是一種直覺。”然後讓崔朝多留意,此番倭國使者至此,有無異動。
其實這第四批倭國使者,只到了五個——本來是兩船人,但無奈路上跑偏了,直接被刮到小島上去了,大使坂合部石布都因此身亡,最後只有五個使臣,好不容易搭路過的大唐商隊船隻到了大唐。
雖說只有五人,但姜沃既然提出來,崔朝也對他們格外留意。
而很快,倭國使臣,果然要單獨求見大唐皇帝——
他們是作為百濟的盟友,想發揮外交作用,說服大唐放棄新羅的。[3]
姜沃聽聞了此信,唯有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