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唐青初轉型
鬼隸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二十五章 唐青初轉型,這個女剃頭匠功夫了得,鬼隸主,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幫助李麗、李雅姐妹操辦好喪事後,唐青的一切恢復正常。
轉眼國慶七天長假,人民理髮店的生意空前紅火,從早上開門忙到晚上打烊,唐青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原先想陪兒子去本地的幾個景點玩玩,沒想到自己的一個小小嚐試,帶來這麼好的生意,這讓唐青欣喜萬分。
人民理髮店要改制,要拆遷,唐青一開始有些慌張。
在老爸和眾人面前裝作滿不在乎,自己心裡卻是七上八下,虛的很。
晚上睡不著,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盤算接下去應該怎麼辦
從此歇手不幹肯定不行!
這個年紀要想再去從事新的職業談何容易除了剃頭她什麼也幹不了也不想幹。
剃頭這個行業外人看來不需要什麼技術,但真正要剃好頭理好發卻是一門大學問,這個唐青從祖訓中自有體會。
頭頂大事,馬虎不得,理髮理的是人的心、人的情、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對一個剃頭匠的更高要求。
就剃頭本身而言,手上功夫無止境。
剃個光頭看似簡單,其實拿剃頭刀的手分寸很難掌握。太輕,剃不了發。太重,會破皮見血。
而理髮更加,現在男女髮型分別有上百種,完全由理髮師根據個人臉型、職業、喜好等等進行設計、開發。
唐青心裡明白,她如果想要繼續開好人民理髮店,必須從剃頭匠向理髮師轉變,甚至成為美髮師。
一般人認為剃頭匠和理髮師、美髮師沒有多少差別,屬於同一個概念。
唐青卻這樣理解,剃頭匠是過去詞,帶有一些貶義;理髮師是現在詞,多一分尊重;美髮師則是將來詞,需要追趕潮流更加時尚。
理髮這個詞其實比剃頭這個詞出現的要早,《詩經》中有對理髮工具的描述,不過那個時候的理髮與我們現在的理髮有本質的不同。
古人認為人之髮膚受之於父母,不能隨意損毀。所以古人從不剃頭,而是理髮,即用梳子梳理頭髮,最多也只是適當修剪。以理髮為職業的工匠在漢代已經出現,宋朝出現了專門製造理髮工具的手工作坊。
到了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萬歲萬歲萬萬歲,強制男子一律剃頭梳辮,即剃去頭髮前邊的一圈,後邊梳一條長辮子,剃頭匠也正式成為一個行當。
唐青祖上為剡城第一位剃頭匠,到她爺爺這一代,名聲響亮。
唐剃頭不但是剡城剃頭行業的代名詞,更是剡城好人的代名詞。
所以唐青從心底裡堅持要把剃頭行業幹下去,要把人民理髮店這塊牌子保留下去。
但唐青也深深懂得,隨著時代的發展,老式剃頭那一套單調的流程、單一的髮型,已經漸漸失去市場。
大家開始追求時尚、個性,不僅僅為修剪頭髮、剃個頭而走進理髮店,而是為了自己以更好的姿態出現在大眾面前。就像不同的場合需要穿不同款式的衣服一樣,在不同的場合也需要有不同的髮型去裝飾自己。
剡城人有句土話:“噱頭噱在頭上,蹩腳蹩在腳下。”意思是你想要有一個好的形象,頭上所理的髮型和腳上所穿的鞋子一樣重要。你穿一身新衣服,頭髮卻像個柴草垛,腳上穿一雙破皮鞋,形象只會顯得更糟糕。
人民理髮店改制和拆遷後,要想繼續生存下去,不但要剃好頭,更要美好發。
唐青在幫李麗、李雅姐妹辦完喪事後,購買了一些理髮工具,光剪子就新買了五把,平剪、滑剪、翹剪、薄剪、牙剪。另外還有噴水壺、定型髮膠、髮卡等等。
臨近十月一日,唐青請王木匠做了一塊木黑板,上書:
本店國慶期間試推乾洗、焗油、燙頭、新婚套妝服務,歡迎體驗,體驗價八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