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喜縣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4章,一刀傾情,安喜縣尉,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風道:“這便是當年天下聞名的谷口村。可是看看眼下這情形,哪裡還有一絲人氣?”
厲秋風看著四周一片荒涼,忍不住說道:“這裡土地貧瘠,極少樹木草地,想來五穀不豐。這些百姓為何還要留在這裡,不遷徙到其他地方就食?”
孫光明道:“厲大俠,你別看這個村子眼下如此破敗,當年這裡可是一片興旺的景象。長平大戰之後,這裡雖然一度遍地屍骸,無人敢住。只是秦國一統天下之後,便在長平設定了高平縣,屬上黨郡。因為當年秦軍在此地慘勝,上黨郡的郡首便在此處清理屍骨,又遷來數百戶人家,這裡慢慢地興旺起來。而谷口村東南十餘里外,便是炎帝陵墓的所在。炎帝是我華夏子孫的始祖,這裡是他的家鄉,原本就是人傑地靈的所在。歷朝歷代,出了不少名臣大將。這些人功成名就之後,便會在這裡買地建宅,是以一度熱鬧非常。只不過十餘年前,聽說這裡鬧了一場旱災,百姓不得不背井離鄉,流離失所。大災之後,瘟疫又起,留在此地的百姓幾乎盡數死於瘟疫之中。此後這地方便敗落了下來。”
孫光明說到這裡,略停了片刻,這才接著說道:“不過這裡還流傳著一個極其可怕的傳說。據說北宋年間,這裡還是非常熱鬧,村子有幾百戶人家,村中還有一座大廟。大廟中供奉著當年戰死於長平的趙軍統帥趙括。村子每年十二月初八都要舉行廟會,請了戲班在廟前的戲臺上唱戲,以慰藉當年死於長平的那些趙軍將士的怨靈,讓他們保佑這一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那一年十二月初八,這一帶九個村子的百姓都趕到谷口村大廟的戲臺前看戲。想不到突然電閃雷鳴,竟然天降暴雨。自古哪有十二月下雨的道理?百姓們驚慌失措,便即四處逃散。待他們逃出數里之後,轉頭回望,卻見那大廟連同戲臺都不見了蹤影。待大雨過後,眾百姓回到村中,大廟連同戲臺竟然憑空消失不見了,地上只留下一道手臂粗細的裂縫,自裂縫中還冒出了絲絲寒氣。
“百姓們這才想起來逃走之時,戲臺上還有十幾位正在唱戲的戲子。只不過事發倉促,眾人四散奔逃,都沒有留意這些戲子去了哪裡。那裂縫之中的寒氣一直飄了三天,到得第四天早上,寒氣方才消散。谷口村挑出十幾名孔武有力的漢子,沿著裂縫向下挖掘,一直挖了五丈多深,卻仍然沒有見底。只是裂縫中又有寒氣飄出,而且聽到地下不時傳來戰鼓和金鐵交鳴之聲,倒似有兩支大軍正在地下交戰一般。
“這些漢子再也不敢向下挖掘,正要爬出大坑。想不到堆積在坑邊的土堆突然坍塌,登時將坑中十幾位漢子埋於土中。眾百姓嚇得魂飛魄散,哪裡還敢停留,發一聲喊,便即四處逃散。直到第二天早上,村正向高平縣衙門報案,官府派了捕快前來查案,卻見那道裂縫竟然不見了,原本挖掘大坑之處卻與四周的地面無異,壓根沒有任何挖掘的痕跡。
“捕快們以為村正報假案,害得他們白跑了一趟,便即咒罵威脅了一番,隨後揚長而去。村中的百姓知道這事情透著詭異,卻也不敢聲張。只不過不久之後,這一帶便有了一個傳說。說是趙括當年敗死於長平,他的魂魄氣憤難平,不肯墜入輪迴,帶著被秦軍活埋的三十餘萬趙軍將士的怨靈仍在長平地下游蕩,要找秦人拼命。那日村民請來唱戲的班子卻是來自關中,唱的又是唐朝梨園樂師李龜年所作的《秦王破陣樂》。這些在長平地下游蕩了千百年的趙軍怨靈最恨的便是秦人,《秦王破陣樂》雖然唱的是大唐秦王李世民的征戰故事,只不過李龜年是陝西人,寫這曲子之時,其中便摻雜了秦人的古曲。趙軍怨靈聽到秦曲,以為秦軍終於到了,當真是氣沖斗牛,怨氣充盈於天地,天地為之感應,竟然在十二月份下起暴雨。大地裂開了一道口子,將大廟和戲臺上唱戲的戲子盡數吞噬,落在地下趙軍怨靈手中,算是做了這些怨靈的生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