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8章 水下門洞,淤積泥沙,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大志此時正在翻一本關於都江堰水利工程的書,見吳奪前來,手裡拿著一本劉海粟《中國繪畫上的六法論》,一時不明就裡。
“爺爺,有點兒新發現。”吳奪輕聲說道。
吳大志笑道,“稍等。”接著又買下了這本書,才和吳奪一起離開。
走到一僻靜處,吳奪把剛才看到的信紙上的內容說了說。
“這麼說,咱們討論的特殊的魚類,這麼快就印證了?八對須三尺長的大泥鰍,還真是變異了。”吳大志聽完之後說道。
“但是這種泥鰍,在八十多年前就沒了。”
“有沒有並不是很重要,我們又不是抓泥鰍來的。”吳大志沉吟道,“這說明,地方我們沒找錯,秘藏梁州鼎之地,應該也在魚背山附近。於此同時,還說明,魚背山的確是個風水特殊的地方,水下巴王廟應該也沒錯。”
“魚背山,就是戰國時期的大鰭山!”兩人異口同聲。
吳奪接著又道,“爺爺,您看這裡頭還有什麼沒有捋清楚的東西?”
吳大志想了想,“有泥鰍,就有淤積的泥沙,按說魚背山那裡的江流,不應該淤積嚴重;但是泥鰍就算變異,應該也離不開淤泥,這說明,水下結構發生了變化······”
吳奪一拍大腿,“對!水下結構發生了變化!魚背山下的江中,有人為施工!這事兒,差不離了!”
“嗯,我剛看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中的排沙;反過來說,有些施工可能加重泥沙淤積。”吳大志介面道,“到了利州,應該直接探查魚背山的水下情況!”
······
當天回去之後,吳大志又組織大家開了個會,會後電話聯絡了龐統。
龐統的辦事效率很高,而且在利州早就打好了“基礎”;三天後行動組抵達利州的時候,魚背山和江水之間的斜坡上,已經臨時打上了樁,便於停船。
岸邊水淺,靠岸停船是不現實的,但是斜坡上打樁之後,還是可以隔著一定距離用纜繩固定的,再配合下錨,船體在江流中會更加穩定。畢竟這裡的江水有一定流速。
同時,根據吳大志和吳奪反應的情況,龐統還排程了清淤作業船。
行動組抵達利州之後,入住的是利州南部碼頭附近的一處水文站舊址。正是因為興建這處碼頭,水文站才棄用遷址,舊址尚未拆除,正好借用,之前已經進行了簡單的改造。
劃定的嘉陵江範圍,在利州北郊;但是那一片附近沒有碼頭,最近的碼頭也在利州南部。
龐統已經專門安排了一艘水文測量船,去往現場的路線,是從水文站附近的碼頭坐船逆流而上。駕駛員和技術員也都是特調局安排的專業人士。
抵達當晚,龐統組織開會,主要是布排明天的任務。頭天任務不重,主要是勘測。
第二天一早,水文測量船從碼頭出發,開往魚背山的江流段。龐統留下坐鎮,李山和行動組同在水文測量船上。
在魚背山一側的江流中停船之後,先是下了水下無人機。
這次準備了兩臺水下無人機,效率更高也更全面。
根據水下無人機拍回的影片和圖片,大家發現,魚背山邊的斜坡,在斜下伸進江水中大概十米左右的平行距離、五米左右的垂直深度後,出現了一個內凹的斜面。
有明顯內凹部分的橫向長度大概有五十米。
同時,這個內凹斜面內凹的深度在三米左右,再往下,卻又出現了反向向外的斜面;內凹斜面和向外斜面的夾角大概有六十度。
這些水下的山體結構走勢,看著應該是天然形成的。
但是,在向外斜面居中偏左的位置,卻又出現了一個垂直的豎面!
這個垂直豎面的橫向寬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