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9章 不改十四州,換畫自己收,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從眼下看到的情況來說,這幅長眉羅漢,是貫休所繪,然後輾轉流傳,明末被陳洪綬收藏,並題了款、蓋了印。
而後,在清中期被人所得之後,重新裝裱,並在修補翻新這件木雕之時,暗藏其中。
陳洪綬是明末生人,清初去世,字章侯,號老蓮;不僅堪稱畫壇一代宗師,而且他的繪畫技法也影響深遠。
題款上的“悔遲”這個號,是明亡之後他進入雲門寺為僧的時候用的號,所以寫的是“雲門僧悔遲”。不過後來他又還俗了,還俗之後,基本上以賣畫為生。
陳洪綬的繪畫作品,最見長也最著名的,就是人物;早年間,他畫的人物一般是比較挺拔偉岸,線條也是清勁圓轉;而到了晚年,則變得誇張起來,怪異甚至有些變態,別具一格。
所以陳洪綬晚年的人物畫作品,和貫休是有一定相似之處的。同時,陳洪綬晚年的作品,價值也更高。
談及明代畫家,往往首推明四家,就是沈周、唐寅、仇英、文徵明。但是,若單論人物畫的成就,陳洪綬並不比明四家低;甚至有人評論他,“在仇、唐之上,蓋明三百年無此筆墨”。
······
“這題款和鈐印,沒有問題,應該就是陳洪綬的。”吳大志端詳之下,緩緩開口,“可是,這長眉羅漢圖,到底是不是貫休真跡,也不能單憑陳洪綬一家之言。”
陳洪綬不僅畫技了得,在鑑定古畫方面,也很專業;一般來說,他認定的東西,應該問題不大。
但是,這畢竟是唐末貫休的作品,和陳洪綬也隔了大幾百年,而且貫休作品傳世太少。
陳洪綬的題款鈐印容易鑑定,但是貫休的真跡可就難了。
大家聚在一起討論了半天。
最後,吳奪自然還是要聽一聽的。
真是貫休的真跡!
而且吳奪聽到的比較詳細。
這是貫休所繪《十六羅漢圖》中一幅。
不過這幅長眉羅漢所在的這一套《十六羅漢圖》,不是歷史上有名的那一套。
歷史上有名的那一套《十六羅漢圖》,根據史料記載,尺寸比這幅長眉羅漢要大得多,每一幅的尺寸,橫寬在四十厘米以上、縱長都在九十厘米以上。
而吳奪眼前這一幅長眉羅漢,橫寬不過二十厘米,縱長不過一尺。
歷史上那一套有名的《十六羅漢圖》,曾為宋太宗所得,後來的《宣和畫譜》中也描述過,如今存世的,也有不少摹本。
但是,十六幅真跡,卻在歷史長河中失傳了。收藏大戶、蓋章狂魔乾隆,窮其一生,想要得到一幅貫休的真跡,卻一直未能如願。
直到十幾年前,華夏民間有一幅貫休真跡被發現,經過故宮以及相關機構的專家們反覆多次地核實和鑑別,才最終確定。
唯一的一幅貫休真跡。
而吳奪眼前這幅長眉羅漢,是第二幅。
當然,區別在於這幅長眉羅漢,沒有經過“會診”,只是吳奪靠著一己“聽力”認定。
這一次,吳奪不僅能確定是貫休真跡,還神奇地聽到了成畫的過程。
大唐乾寧三年十月,雲遊天下的畫僧貫休來到杭州靈隱寺,恰好碰上了一件事兒。
潤州刺史錢鏐(就是後來建立吳越國的那位),當時因為平定自立為帝的董昌有功,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鎮東兩鎮節度使,加銜檢校太尉、中書令。
於是,貫休就在靈隱寺寫了一首賀詩,先送到了錢鏐處。
這首賀詩還是很有名的:
貴逼身來不自由,幾年勤苦蹈林丘。
滿堂花醉三千客,一劍霜寒十四州。
萊子衣裳宮錦窄,謝公篇詠綺霞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