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3章 隨珠之辨,化肥之變,鑑寶無雙,青木赤火,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奪聽完,心說如此看來,就應該是隨侯珠啊!
除了溳山、溳水應該是古名,現名不知;別的,都是對得上的,回頭再查查就可以。而且,已經知道了溳山是當時這塊金剛石的產地。
實際上,溳山,確實在春秋時期的隨國境內,如今叫大洪山;而溳水,則是漢江支流,發源於溳山;而漢江最後的流向,自是長江。
大洪山有過很多古名,除了溳山,後來漢代叫還叫過綠林山,因為這是“綠林起義”的發源地;宋代以後才定名為大洪山。
後來,吳奪也查到了,在大洪山北麓和桐柏山南麓之間,有地礦學者提出過,確實是存在過金剛石礦的,而且是寶石級金剛石。只有寶石級金剛石,才能加工出隨侯珠這種效果。
即便現在還沒查,吳奪聽到的,也是一個過程。
在溳山礦床,有一塊金剛石脫離而出,在溳水中被水流衝運;這個過程可能很長,幾百幾千年也不好說;這塊金剛石本來就大致是圓形,經過這個過程,會變得更圓。
到了春秋時期,被一個能工巧匠得到,打磨了二十多年,終於做成了一顆球形多面體,閃現出了耀眼的火彩。
只是不知什麼原因,後來這顆珠子被一條蟒蛇給吞了下去。
這一點,和“大蛇獻寶”也是有所契合的。看來所謂傳說,也不是完全沒影沒邊。
再後來肯定是被隨侯所得了,隨國亡國後輾轉到楚國,又到秦始皇之手,最後,是尉繚拿走了······
吳奪是寶石學專業科班出身,他知道鑽石的火彩,得有光才能折射和反射。
不過,要想在黑暗的環境裡發光,也不是不可能。那就是先在太陽下暴曬,然後拿到黑暗的環境裡,能看到不同顏色的磷光。
這個,也是一種佐證。因為如果只是單純發光,那和普通的夜明珠區別不大;古代也將螢石稱之為夜明珠,但螢石的光色是單一的。
而這顆“鑽石珠”,能發出不同顏色的磷光,也是格外珍貴的原因之一,最終得以凌駕於其他夜明珠之上,成為與“和璧”並稱的“隨珠”。
同時,隨侯珠很難出現第二顆,是因為即便有人有機緣發現鑽石礦,能不能開採不說,開出寶石級的料子也要靠運氣;而想做出一顆珠子並且在表面打磨出大量小平面,以鑽石的硬度和古代的條件,也是難如登天。
製作隨侯珠的那個匠人,吳奪沒有聽到名字,也不知用了什麼工具,這工藝流程,肯定算是失傳了,也只能成為千古之謎了。
隨侯珠的出現,有著極大的偶然性。吳奪聽到的,也不能作為考古憑證,就看交上去之後,怎麼進一步考證了。
吳奪一邊想一邊走,到了池子邊上,發現化肥已經不再盯著“戌狗”的獨角看了,它開始在十二地支動物石雕之間穿梭,好像巡視領地一般。
“肥哥,能走了吧?”
化肥停步,看著吳奪點了點頭。
吳奪將它抱出,而後又拿出了隨侯珠,蹲在化肥面前,“肥哥,當場確證一下,這顆珠子,是不是就是傳說中的隨侯珠?”
化肥立即點頭,毫不猶豫。
吳奪回想起之前和化肥的“對話”。化肥對隨侯珠興趣不大,而且“表達”不清;現在看來,大體就是雖然珍貴,但東西放到現在,也沒那麼神秘。
“歐了。”吳奪將隨侯珠重新放回小漆盒,接著問道,“怎麼?你在池子裡有什麼新發現麼?”
化肥歪了歪頭,似乎顯得比較迷茫。
“算了,我看哪,你好像得等一個機緣,一下子脫胎換骨!不然發育也太緩慢了。”吳奪頓了頓,“不過我還想問問你,你現在能知道吳鏑在哪裡麼?是不是還活著?”
化肥忽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