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寧永寧公主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81章 清查還是清算,帝國第一駙馬,關寧永寧公主,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糧倉,即存糧之地。
大寧有完備的倉儲制度,大寧皇帝在各地新建糧倉用於儲備,僅是在上京城就設了十三倉。
其實在前朝就有之,這十三倉裡邊這裡邊儲存的,都是隻供給於皇室和位高權重的大臣。
而且,它們都是從魚米水鄉沿著瀾滄大運河漕運而來。可以說是全國最好的糧食。
稍微次一點的糧食,就在“錢糧衚衕”發放。而能夠享用這些糧食的人,也不是普通百姓。而是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皇室宗親後輩子弟。
前朝大康是一個國祚延續了兩百七十年的王朝,代代相傳,蕭姓皇室子弟不知多少?
養活這些人對國家而言,就是一種巨大的負擔。
新朝建立後,蕭氏皇族基本被殺光了,當然也有留存下來的。
前朝隆安帝一脈,也就是當今皇貴妃的宗親,又換了外戚的身份成了宗親。
關寧可不養閒人。
十三倉被真正的啟用,成為了戰時儲備。
南方才是產糧之地,像江州,淮州,湖州等地,一州產糧都抵北方數州。
這些糧食儲備是防止北方起了戰事,可加急運往,支撐軍需。
除此外,還在州、府、縣設常平倉,義倉,社倉,還有官倉,都有專管,於戶部造冊以記之……
這些都是糧倉,在遇有所需時可迅速救濟。
民以食為天,這也是最基本的慾望和追求,關寧很清楚,百姓吃不飽就會想方設法的尋找糧食,引起兵變起義,之後造反……
因而關寧才如此注重。
各倉有各倉效用,像常平倉就是為百姓服務,防止谷貴傷民,穀賤傷農。
到如今,常平倉真正的效用已被大寧糧莊代替。
每逢糧食大獲豐收,朝廷就以正常價格收農民手中的餘糧,而到了災年的時候,就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受災的百姓。
在戰爭開始之前,關寧清點過糧倉,並下旨大寧錢莊大肆收糧……
此次戰爭能維持供需不緊,大寧糧莊起了大作用。
現今戰爭結束了,還要把糧倉盤明白了,大寧皇帝總要摸清自己的家底。
是戰爭都打空了,還是有些存餘,還是被貪墨了?
這些都要搞明白。
打仗時在外征戰顧不得這些,現在有空了,就要核算了。
民間對關寧神話的厲害,其實他都沒有刻意搞過這些,但也越發嚴重。
沒辦法,這個時候的百姓還真信這一套。
為什麼呢?
因為在打仗的這些年,大寧沒有經歷過太大的天災,這保證了糧食產出,保證了前方軍需。
都說大寧皇帝是武神下凡,這是個什麼神,關寧也不清楚。
說是上天保佑。
其實跟這完全沒有關係,並非沒有發生過天災,只是抗災能力強了,無形中給人一種感覺。
關寧重修了運河,惠利兩岸良田,又新建了好幾個水庫,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實現旱澇保收。
天災無非是乾旱和洪澇。
並非沒有,只是弱化了而已。
在沒有天災時,大寧的糧產比前朝時翻了幾番,像李福曾提出類似於“科學耕種”的事例,已經推行全國。
這些都是很好的提升。
天災無法避免,人禍可以清查。
朝臣們為何大驚?
是因歷來糧倉稽查兇險萬分,這可是可不得的大事!
是清查,也可能是清算。
打仗是最耗糧的,現在查能查出什麼?
糧倉都空了,清查又有什麼意義?
怕是陛下要查的是消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