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石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百七十五章:幫朝鮮處理國政,我真不是木匠皇帝,崛起的石頭,層繁體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傍晚,從營地回到行宮裡的朱由校將手裡的文書扔在桌案上,壺裡的茶水已然冰涼。
宮娥正欲更換,卻見皇帝茶水倒滿一杯,一飲而盡,感受著茶水秦沁涼心脾,朱由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恭廠災後,整個北京城異常的燥熱難耐,這涼茶,正好去去自己身心內外的火氣。
處理了勳貴的事情以後,三大營的整頓業已迫在眉睫,這次朱由校打算讓一個滿朝文武都想不到的人去主事。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華將掛兵部左侍郎銜,署理整頓京軍三大營,勇衛營總督陳策從旁協助。
這次,朱由校任用了文官和武將的勢力,獨獨沒有選擇任何一家勳貴,為的就是敲山震虎,徹底解決三大營歷朝以來的弊病。
勇衛營是朱由校親自建立起來,必須要護衛在自己身邊的一支禁軍。
京師戍衛自有城西的城防軍,而外出征戰,還要有另外的兵馬代表京師,總不能每次京師出人的時候,就讓勇衛營去。
況且三大營沿革多年,世人視其為京軍門面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不整頓三大營,天下人也會對官軍沒有根本上看法的改變。
整頓三大營,現在是一百年來最好時機,正好藉著王恭廠災一事,徹底消除這個隱患!
況且,勳貴襲爵毫無壓力的事兒,朱由校也得考慮解決一下了,勳貴子弟沒有一點危機意識,不是什麼好兆頭。
這次朱由校只是利用這八十餘家名氣比較大的京師勳貴試試水,看一下全國勳貴們的反應。
朱由校想到這裡,低頭看向桌案,臉色沉了下去。
毛文龍這封密奏,正驗證了之前朱由校的想法。
皇太極被抄斷了後路,也不與入朝的遼軍接戰,既然回不去,倒是利用騎兵的機動能力,與他們打起了游擊戰。
遼軍大部皆為步卒,雖然如今騎兵裝備了手銃火槍,可人數上到底還是不如後金,根本不敢獨自追擊。
加之朝鮮境內水土不服及不熟悉地勢等原因,未敢孤軍深入。
皇太極隨後放出了訊息,聲稱要派遣使臣來北京議和,商談條約,不再與大明為敵,共享太平。
他正是抓住了遼東久戰,民心疲弱,而朝鮮不修武備,急於想讓後金離開朝鮮境內的種種人心,做了這個主動求和的“大好人”。
實際上,根據熊廷弼的最新塘報,後金僅僅只是放出了議和的訊息而已,皇太極另一面又分兵兩路,分別往覺華島和寬甸去了。
這哪是想要罷兵言和的意思,這是賊心未死。
然而屬國朝鮮,以及遼東百姓,聽聞後金主動求和的訊息後,都是人心浮動,有些地方,甚至已經提前慶賀久違的太平了。
人心,這就是人心啊!
朱由校坐在椅子上,心知肚明,皇太極絕不會甘心一直在建州做個土酋長,而自己,也不會放著國仇家恨不去報。
這次就算議和了,也是毫無意義。
大明與後金的戰爭自萬曆一朝至今,持續近半個世紀,早成了不死不休的局面,可很多人還是天真得很。
他們奢望著,只要這次大明撤兵,後金就會遵守合約,從朝鮮撤兵,從此兩方過著罷兵言和的太平日子。
想什麼呢?
少不得,這次要由自己這個宗主國的皇帝當壞人,現在朝鮮已經被後金打怕了,聽說滿朝百臣大部分都贊同議和。
這個朱由校也理解,畢竟韃子現在是在人家的地盤上肆虐,大明和後金不斷大戰,而朝鮮軍隊卻只能在本土上看熱鬧,這滋味的確不好受。
可能他們想的,是無論如何先把後金軍從朝鮮境內弄出去,然後再徐圖恢復。
但是理解歸理解,無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